• 55阅读
  • 0回复

谈农民的“顶头上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04
第4版()
专栏:长话短说

谈农民的“顶头上司”
吴茅
“顶头上司”,人皆有之。因为相关密切、管辖直接,遇贤遇奸,命运大不一样。华山乡的农民遇上了张富旺,迅速走上了富裕之道;孙洞村的农民,遇上了违法乱纪的干部,勤劳致富便屡遭挫折。
在旧社会,农民和“顶头上司”是对立的,有“不怕县官怕现管”一说。在共产党领导下,农民和“顶头上司”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乡村干部领着农民打土豪,分田地,闹翻身,求解放。农民把他们看作带头人和贴心人,有敬无惧,有喜无忧。
按说,农民和“顶头上司”之间,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是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然而,这些年来,特别是由于“左”的一套做法的影响,一些地方的农民对“顶头上司”的恐惧心理至今未消除;有些地方,就象孙洞村那样,农民和基层干部之间矛盾已十分尖锐。
个中原因,大抵是这样三个:一是有些乡村干部没有象张富旺那样转变思想,使之与今天的形势相适应,还习惯于当随意发号施令的“指挥员”,不会做排忧解难的“勤务员”;二是有些乡村干部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才能低,不足以领导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常常落在农民的后面;三是有些乡村干部蜕化变质,敲竹杠,揩油水,霸道乡里,成了“地头蛇”。
在拥有八亿农民的我国,乡村干部是一支强大的力量。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速度和成败。应该说,象张富旺这样的乡村干部,在目前是不少的。他们为农民的致富,含辛茹苦,呕心沥血。至于孙洞村那样的“地头蛇”,自然为数极少。但他们对于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为害却极大,忽视不得。
看来,用干部的“四化”标准,逐步调整、建设好乡村干部队伍,是现阶段应解决的一个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