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沉痛悼念黄家驷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07
第5版()
专栏:

沉痛悼念黄家驷同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吴阶平
5月14日上午9时,黄家驷同志微觉身体不适,从东单外交部街宿舍步行到首都医院看病。万万没有想到,突然发作的心室颤动,竟使他在自己长期学习、工作过的地方,静悄悄地永远地离去了。
我和黄家驷在解放前就已相识,解放后又长期共事。他知识渊博,思想敏锐,治学严谨,勤奋一生。无论在学术研究或领导业务、教学工作上,他都有一种开拓进取的锐气,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黄家驷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那所“象牙之塔”,又长期留学美国,但他和中国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代表一样,时刻不忘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他做过抗日救亡工作,掩护过共产党员的地下活动。1949年人民解放军大军南下,正在上海的黄家驷怀着对人民解放事业的崇高信念,拒绝国民党的诱劝,在住地迎接了祖国的黎明。
黄家驷总是用实际行动来表达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拳拳之心。抗美援朝开始,他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上海医药卫生界组织的医疗救护总队,并担任了队长。这种坚决的行动,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毛主席、周总理曾经接见从前线归来的黄家驷。由于他表现突出,1955年3月,他被吸收入党。在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当中,他是较早入党的一位。
1958年,黄家驷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不久又担任中国医科大学校长。除了临床、教学以外,他担负了繁重的组织领导工作。他多次参加制订我国医学科学发展长远规划。在这些活动中,他都坚定不移地贯彻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黄家驷有一种对待事业的韧性,认准了的工作,他是敢于坚持到底的。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和它的前身中国医科大学都是八年制,从开办到复校,曾有许多议论,碰到许多困难。但他表现了很大的决心。他了解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基础,也看到了发展的前途,坚持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他认为,我国的医疗队伍,应当有不同的层次结构,培养少数学制较长、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的医学专门人才,从长远来看,对提高医学科学水平,有重要意义。他不仅参与制订办校方针,组织教师队伍,还亲自过问教学计划和教学设备情况。他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能够准确地叫出同学的名字。在退出第一线担任名誉校长之后,他还发动在协和医学院毕业和工作过的同事,集资成立了“协和之友基金会”,以奖励成绩突出的同学和优秀教师。
黄家驷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和普通党员一起听党课。就在逝世前一个月,他还参加了我院机关首批整党学习班。
去年2月,黄家驷担任名誉院长和名誉校长职务后,为自己制订了一个庞大的工作计划。除了繁重的外事活动、接待来访、回复来信之外,他决心总结平生经验,从事著述。他和一些同志翻译了《辅助循环》一书,一尺多厚的译稿大样,从文字、符号到图样,他逐一校阅审定。在临终前三天,他还邀集知名专家准备第三次增订修改他1959年开始主编、1962年第一次出版的《外科学》。在他逝世的那天上午,到医院看病之前,还亲自给医科院办公室打电话,嘱买火车票,准备去济南参加医学生物工程学会举行的会议。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他给自己安排的工作,远远超过七十八岁高龄所应有的负担。
黄家驷为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奋斗了一生,用忘我的工作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历程。
黄家驷是我的老学友。自1971年起,我一直和他同在一个单位,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在沉痛悼念他的时候,我要努力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在医学科学工作领域里努力贯彻知识分子政策,做好体制改革工作,调动全体同志的积极性,为除害灭病、保护人民健康、培养医学科学干部、推进我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