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人生难得几回搏——看“梅花奖”获得者刘玉玲折子戏专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09
第8版()
专栏:

人生难得几回搏
——看“梅花奖”获得者刘玉玲折子戏专场
郭永江
荣获首届戏剧报“梅花奖”的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演员刘玉玲,在向首都观众汇报演出时,主演了《窦娥冤》、《状元打更》、《柜中缘》及《蝴蝶杯》中的四出折子戏。一个人在三个小时的晚会里连续演四出非常费功夫的戏,堪称难能可贵。
刘玉玲十一岁时考入北京新中华河北梆子剧团学员班,长期得到老艺术家的传授。她学习了声乐演唱的科学发声方法后,艺业大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革新,既保持了河北梆子粗犷激越的特色,又吸收了演唱抒情歌曲时委婉细腻的长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的嗓音圆亮,音色甜美,音域宽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她在剧中的演唱从人物出发,达到了声情并茂的境界。《窦娥冤》“法场”里的几十句唱腔,沁人肺腑,催人泪下。当窦娥被绑赴刑场途中,唱到“清浊不辨你何为地?善恶错勘你枉为天”时,用了〔紧打慢唱〕的板式,行腔在高音区里,几个回旋,几次跌宕,最后脱口喷出“天”字,似火山爆发,直冲苍穹,充分展示了负屈含冤、饱受欺凌的窦娥的满腔悲愤,表达了她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果说《窦娥冤》基本保持了河北梆子大拉大扯、慷慨高歌的固有特色,那么在《状元打更》中的唱腔,则有许多革新创造。“破镜重圆”中女元帅金玉婵痛斥丈夫负心的大段唱腔,融进了京剧现代戏的〔吟板〕,在低音区里不加伴奏地行腔,最后翻两个八度,以高腔结束。整个唱段起伏有致,充分体现了金玉婵恨夫无义、哀己痴情的心境。
刘玉玲在表演上很善于深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按照规定情境和生活逻辑,精心设计角色的外部形体动作。每出戏里她都安排了几处连续重复的动作,通过节奏和幅度的变化,再配以传神的表情,逐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窦娥跪绑在刑台上,她力度不同的三次甩发;金玉婵听到丈夫哭诉悔恨之情时,节奏由缓至疾,动作从小到大的三次转身,都以很强的分寸感,细腻入微地表达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有人问刘玉玲:“这样演法,你没感到累吗?”她回答得好:“三个小时不拾闲,哪有不累的,不过为了振兴河北梆子,能尽点绵薄之力,那怕再累些我也会感到欣慰的,人生难得几回搏啊!”祖国戏曲事业要振兴、要发展,正需要这样一批敢搏而又能搏的好演员。(附图片)
在《蝴蝶杯》中饰胡凤莲
吴刚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