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力战斗,不如巧为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10
第4版()
专栏:漫话

“力战斗,不如巧为奏”
官伟勋
“力战斗,不如巧为奏”,这是王莽时期流行在长安的一句话。时光过去近两千年了,似乎仍有那么一些人相信:不管实际工作做得怎么样,只要能花言巧语地做一个漂亮的汇报,或发表一篇吹得天花乱坠的报道,就可以为自己铺起金光大道。
庄稼还在地里长着,亩产多少多少的“喜讯”已“跃然纸上”。改革尚处步履艰难、有名无实之际,“十大变化”、“八点体会”的总结报告就出来了。落实中央某一会议精神的常委会刚刚结束,常委会会议“决议深入人心”、“对改变面貌发挥了巨大作用”之类的新闻报道,就已经送到报社……总之,上头号召什么,他有什么。哗众取宠,欺世盗名,既贻误了国家,又坑害了老百姓。
为什么把功夫用在“巧为奏”上呢?对某些“单纯”一点儿的人来说,可能是虚荣心使然;但对更多的巧于此招儿的人来说,恐怕是想通过这种不老实的手段捞一笔不光彩的资本。
时代不同了。如果在封建专制时期,通过“巧为奏”还可以蒙蔽一下那些囿于深宫的昏庸无知的皇帝老子的话,在有着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今天,搞这种歪门邪道,到头来,只能是弄巧成拙。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最终,还是那些一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人,会受到人民的尊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