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坚持“三个面向”调整改革普通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10
第5版()
专栏:

坚持“三个面向”调整改革普通教育
张承先
去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我们要联系党的总任务、总目标,联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论述,认真学习,坚决落实。
“三个面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基础是面向现代化。贯彻“三个面向”,首先要解决好面向现代化的问题。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要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
教育要面向世界。首先,要时刻关心和及时研究世界发展的新动向、新情况。其次,要注意吸取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科学管理的经验和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第三,在国际交往中,我国应对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第四,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青少年中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
教育要面向未来。现在就要为九十年代的经济振兴和二十一世纪前期的更大发展做好人才准备。我们正面临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要注意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进行教学改革,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开创精神,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但是,面向未来不限于科学技术方面,还要面向共产主义,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学校承担着用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精心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能否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从中培养出一批坚定的、能经得起复杂环境考验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学校必须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任何时候也不能放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实行三个“面向”的重要保证。
“三个面向”对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教育工作同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革,这里只就改革普通教育方面谈一些意见。
端正办学指导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需要,加速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当前办学思想不端正的突出表现是单纯追求升学率。单纯追求升学率,一方面孤立办教育,忽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背离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违背教育和教学规律,只注意抓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只注意抓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忽视对多数学生进行劳动就业前的培训;只注意应考、考分,忽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智力、能力的培养;加班加点,题海战术,造成部分追求升学的学生负担很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而多数不能升学的学生则感到前途渺茫,影响学习积极性。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种单纯追求升学率的风也吹进了小学,使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精神负担也很重,影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单纯追求升学率使教育钻入了死胡同。这个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教育部门最近为此做出了十条规定,可是在贯彻执行中遇到的阻力还相当大。
造成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最重要的是指导思想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各级领导部门要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正确对待学校的工作,尊重教育和教学规律,注意办学的社会效益,不要简单以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学校工作好坏和奖惩教师的依据,给学校施加压力。第二,学校、教师要认真端正办学思想,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克服无能为力的消极情绪。对来自社会上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压力,要作宣传解释工作。第三,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考制度,使之能指引中小学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第四,要广开就业和上学门路,鼓励自学成才,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
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了,还要落到实处。一是落实到教育结构改革上。几年来,我国单一化的中等教育结构开始起了变化,职业技术教育有了初步发展,但由于我们有些同志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进展迟缓。现在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特别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有的称之为
“经济的柱石”。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大事抓上去,使之逐步发展成为与普通教育并行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是普通中学要落实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任务。普通中学肩负着双重任务,也要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开设劳动教育课,把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政治思想、文化技术素质的劳动者的任务提到重要位置上来。近些年来,世界一些国家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相渗透,互相结合,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就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的一种共同趋势,值得我们重视。
三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开展勤工俭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劳动观点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促进教育结构改革,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效措施,我们必须创造条件坚持下去,使之日趋完善。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在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近二十多年来,世界各国都相继兴起教学改革的浪潮。这一浪潮有许多特点。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更新教学内容。要求把科学技术进步的新成果,以儿童能够接受的形式反映在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中;二是革新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把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放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我们进行教学改革,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因地制宜。要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先在现有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至于对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改革,需要先进行实验,做好准备,再全面展开。我们要把“少、精、活”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这个问题历史上没有解决,现在也没有解决。学生负担过重,消化不良,压制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这是教学工作中一个突出的弊端。上海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从低年级着手,按照“少、精、活”的原则,改革课堂教学,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课外活动时间,开辟“第二课堂”,添设各门学科的“趣味课”,开展科技、音乐、美术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进行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具有普遍意义。现在,各地不少学校都在从不同角度进行教改实验,总结出不少好的经验。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从各个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实验。现在教学改革的实验,需要更加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可以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建立“一条龙”的实验体系,对学生进行跟踪考察,系统地了解实验效果。对开展实验的学校要在所需设备和经费上给予支持。为排除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干扰,放开手脚进行改革实验,还必须采取若干必要的政策措施。如实验学校的毕业生可不参加统考,采取推荐加考核的办法升入高一级学校。
抓好管理体制的改革,充分调动各级和社会
各方面办学积极性,加速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化建设迫切需要教育快点搞上去,但是目前国家财政有困难,不能一下子增加很多教育投资。解决这个矛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贯彻中央提出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除国家逐年增加教育投资外,要动员整个社会力量来办学。这就需要进行领导管理体制的改革,以调动各级和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农村的大好形势正在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农村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条件日趋成熟。在县可以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乡财政,除国家拨给的教育经费外,还可以向社队和社员筹集资金。这有利于加速我国小学教育的普及。当然,社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社员的生活水平并不一样,有些社队还有困难,仍然需要国家补助,特别困难的地方则要由国家来办。管理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出发,才有利于调动各级各方面——包括县、乡、村、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才有利于稳定合格的教师队伍,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并保证学校按教育规律办事,不断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在城市也要探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子,调动厂矿、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工厂、企业税后留成中也应拿出一定比例办教育。
关键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现在,我国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农村的情况更为严重。加强师范教育,培训提高在职教师,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基本建设。要象经济战线抓重点项目那样抓师范教育。师范教育的改革应走在整个教育改革的前面。
为了迎接新的技术革命,搞好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提高教师待遇,吸引高水平的人去当中小学教师,作为一项重要的决策。如日本1974年开始实行的《确实保证教育人才法》,大幅度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使教师的工资超过了同级的行政部门职员的工资标准。结果大批优秀人才涌向教育界,报考教育学院的学生猛增。我国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部已拟定了对小学教师实行教龄津贴的办法,希望有关方面尽快研究颁发实施。在全国进行工资改革中,应考虑到教师在培养一代新人中的重大作用,同时应解决复杂、艰巨的脑力劳动与简单体力劳动之间待遇倒挂的问题。在未实行工资改革前,可考虑让有条件的学校进行管理改革,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好教师的考核工作,从勤工俭学的收入中拿出些钱对教师实行岗位津贴和职务津贴。对农村和边远地区,应允许他们以优惠条件从大、中城市或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招聘好教师,不受国家工资标准的限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