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国外中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10
第5版()
专栏:国外教育动态

国外中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吴福生
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形势,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这一浪潮有许多特点,其中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一、改革中小学教育体制
东欧各国普遍进行了中小学教育体制的改革。他们纷纷调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出现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互相接近,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的共同趋势。大致有四种模式:
(一)保加利亚从1979年起就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为一体,建立十二年制的统一的中等综合技术学校。
(二)罗马尼亚于1977年把高中阶段改为各种类型的专科学校,如工业、农林、经济和行政管理、卫生、师范、数学、自然科学、文史、艺术等,共计七十一个专业。
(三)南斯拉夫于1979年决定在八年制义务基础教育之后,建立新的职业定向教育体系,把中等教育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为第一阶段,以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为主;后两年为第二阶段,以职业训练为主。这样,就把以升大学为主的普通中学,改变为以职业定向教育为主、兼顾升学的中等教育。
(四)捷克斯洛伐克决定在八年义务基础教育后,通过三条渠道(普通高中、职业技校、中专)接受中等教育。也就是说,学生在接受完八年义务基础教育后,分别进入完全中学、职业技术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学习。
二、提高教育质量
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许多国家已着手研究和改革中等教育,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日本于1977年修订了教学大纲,强调加强基础知识教育,纠正分科过早的现象,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苏联新的教育改革方案指出:“苏联学校最重要的长期任务是,让年轻一代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并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的本领和能力。”为此,“要求普通学校在每个学科中都必须反映出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加强实践课和实验课,以及重视说明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定律在生产中的作用。”
(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国家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北欧五国(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冰岛)一致强调把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作为中等教育目标之一。在西欧,传统的教育思想受到强烈的冲击,教师不再是教学生单纯贮存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把培养以创造才能为中心的能力置于首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东欧各国普遍要求中学实现知识、活动和创造有效地综合一起,把“知识”、“使用”、“创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目前,教育技术
(包括视听手段、教学机器、电子计算机)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对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欧美各国教育改革的特点之一。日本从1982年开始,在高中增加了实施信息处理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理解电子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加强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罗马尼亚的一些专家学者强调指出,普通学校面临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和必要的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将学校、家庭、校外机构、社会生产组织、文化部门的力量组织起来,建立了对青少年教育的综合体。
三、加强教师的培养工作
(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983年6月,日本培养教师审议会公布任命教师新条例,提高了教师任命的标准。英国教育和科学部规定,从1984年起对师范院校学生提出三个新的要求:(1)至少要用二年时间学习他们将从事的专业科目;(2)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在课程中占更突出的位置;(3)都要从事课堂教学实习,以成为合格的和有经验的教师。朝鲜把教师看作是培养革命接班人、共产主义者的职业革命家,因此强调招收思想觉悟高、业务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师范院校学习。
(二)为了吸引有才华的人从事教育工作,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作为保证教师质量的重要环节。不少国家还通过立法,明文规定教师的待遇。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教师待遇的规定,趋向于超过其它行业具有同等条件者的工资。由于教师待遇优厚,大批优秀人才涌向教育界。1980年东京都录用小学教师,每十七个报名者只能录取一人,日本小学教师职业成了“热门”。
(三)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在职教师的进修与提高。美国加强了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对教师的严格考核。目前已有十七个州实行新的教育评价标准,定期进行教师资格测验。苏联也作出进一步完善教师进修制度的规定,教师每隔五年要轮训一次,每个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20%的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活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