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西白城村社的信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2-18
第2版()
专栏:合作事业

  西白城村社的信贷
  李毅
河北清苑县西白城村有一三四户、七五四人,男劳动力一八四人,女劳动力一三六人,耕地二四一七亩,水田占百分之七十。有水车四十四辆,大砖井五十四眼,耕畜一一六头,粉房四十二户。大部农民靠种地生活,农产以山药、小麦为主,群众生活较富裕,但很朴素。有些农民翻身不久,缺乏积蓄,经不起灾难的袭击。土地改革后农村借贷关系陷于停顿,群众对购买肥料、农具、牲畜以及婚丧嫁娶疾病等急需,感到无法解决。因此,群众反映“拆借无门”,要求开展信贷。
该村合作社于一九四九年建立,当时以供销业务为主,社员仅二七九名。因社员少,资金小,自己不能独立经营,所以将股金入到县社,成了分配单位。该社于去年七月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了改选,从县社抽回股金,单独经营,并根据农民迫切要求,于二月在县供销社领导下,成立了信用部,负责组织领导农村信贷,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具体困难。
在推行信贷业务之初,群众有若干思想顾虑,对政府保障自由借贷的政策表示怀疑。信用部虽成立起来,但谁也不愿存东西。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顾虑:怕落富名被斗争、怕存好的还坏的、怕赔本、怕存进易取出难。
根据这一情况,县社首先通过支部、村政权反复座谈,说明信贷的好处,讲明存者生息,贷者有利;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作了研究。根据大家意见,确定信贷业务经营章程。由于章程内容规定分明,再经过宣传解释,农民群众的顾虑便渐渐消除。先由群众自由借贷开始,渐渐转向为合作社的信贷业务。
根据信贷业务章程进行广泛宣传,党员、干部又起了带头作用,动员自己相好的农户贷粮,该村社信贷业务就逐渐开展起来。如村社主任张玉臣首先将他婶母的十二石麦子贷给刘银棠等八户,还动员自己的哥哥,把放着的二石九斗玉米放出去。户与户开始发生了借贷关系。这时村干部又广泛宣传“存款存实,保本保值,一月二分利”。麦收后因系存多贷少的季节,又规定了四个月定期存款,月息二分五。中农刘占奎麦收后存入粮食折肥四百零七斤,到种麦时支了出来,又得了五十斤豆饼的利息。从此,信贷的作用和信用,被群众所认识,存粮的人也就增加了。
该村社有存户一○四户,存粮折款三○二八三○七五元,只麦收后,就有三十七户存麦一万多斤。借粮户四四八户,共贷粮款折九三二六七九七一元。半年来,由于合作社贷粮,全村增肥六万余斤。四十五户通过自由借贷,解决了春荒缺粮困难,其余各户,在生产和生活上都得到很大好处。由于该村信贷业务的活跃,带动了孙、李、马三罗候、郝庄等九个村也开展了信贷工作。去年该村丰收,存多贷少,计划与县社接洽,出贷到水灾区,至麦收时收回麦子。
半年来,西白城村开展信贷中证明:开展信贷工作,活跃农村金融,是当前农民的迫切要求。但是,还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第一是农民对自由借贷有很大的顾虑。要解除顾虑,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通过党的支部说服党员带动群众,全面推广。2、群众对旧合作社的印象坏,对成立新合作社也总是抱着试探态度。因此合作社必须帐目清楚,严守信用;干部作风正派,用社员实际利益,教育群众扩大信用业务。3、开展信贷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培养社员群众拥护的干部。白城村社兼办信贷成功,是和正副主任张春华、张玉臣的公正热心以及对群众负责的精神分不开的。
第二,根据现时农村情况,供销社兼营信用业务较好。因为农民存的多是棉、粮,支出又多是肥料、工具或必需品,如不通过供销业务转换,难以满足存贷双方需要。信贷业务与供销业务必须结合起来。
第三,现时农村信贷因各地区不同的经济情况,与季节性的差异,因此很容易产生存贷双方不平衡的现象。这一不平衡的现象,单靠一村举办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县社必须加强信贷业务领导,及时调转物资,以减少空头利息的开支。同时求得银行的帮助,以满足社员的要求。
第四,开展农村信贷,要把利率规定得当。利率一般应低于私人借贷的平均利率,高于银行的专款出贷利率。在开始时,要大胆让群众自己议订利率。村社机动掌握信贷利率,是信贷业务开展的重要环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