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情景交融 刻意创新——谈粤剧《风雪夜归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11
第7版()
专栏:剧评

情景交融 刻意创新
——谈粤剧《风雪夜归人》
张奇虹
深圳特区粤剧团演出的粤剧《风雪夜归人》,发挥了粤剧的特长,载歌载舞,写意写情,以其新颖奇丽的艺术魅力,曾吸引广东的观众。评论界形容此剧的上演是:“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现在,这个年轻的剧团首次来京演出,又给首都剧坛增添一株绚丽的花朵。
剧本改编者曾文炳、张云青忠实于原作的立意,又摆脱了话剧的框框,用戏曲的表现手段创造出婀娜多姿的艺术形象。他们刻意求新的精神,得到了原作者吴祖光的赞同和指导。这种精神尤其体现在“南北相思”那一场戏中。话剧本第三幕男女主人公魏莲生与玉春被迫离别之后,在尾声中曾交待玉春和魏莲生在南北两地彼此苦苦思念。改编者根据这些原作中的幕后戏,充分展开想象,把远隔天涯海角、时刻跳动在一起的两颗缠绵悱恻的心,化为美丽的意境,化为可视的形象。舞台上出现了富于对比的转景:一面是南方景色,海棠花殷红灿烂;一面是北方景色,秋意萧瑟,枯枝落叶。幕启时,玉春捧着盛有洗好的衣物的木盆,神色凄楚,走到海棠花下凝望,轻声唱出:“我若北雁南囚难呼叫;你似浮萍浪打苦飘摇。……天公愿为人作美,天南地北两相邀!”随着一声呼喊:“莲——生——!你在哪里呀!”画景转动,玉春隐入景后,舞台立刻变成北方的深秋景色。魏莲生捧着白围巾走上台来唱道:“海棠花美又鲜,似听玉春泪诉别离言。”随着幕内女声合唱,画景转动,玉春复上,两人同时循声呼喊、寻找。此刻画景把舞台分成天南地北。玉春和莲生在幻觉之中相会,彼此倾诉离别之情,同忆二十年前在星光下采、戴海棠花的情景……一阵狂风吹过,叶落花飞,两人才发觉原是幻境,不禁发出悲声:“苍天呀!去哪方寻玉春(莲生)?我魂梦觅遍山川!”最后,是八名身披白纱的海棠仙姑在音乐和伴唱声中翩翩起舞,为主人公的生离焦灼不安,奔走呼号,将戏剧推向了情感的高潮。
这场戏可谓情景交融,深刻揭示出男女主人公虽遭恶势力摧残迫害,却未放弃追求做人的权利和自由,歌颂了他们真诚不渝的爱情。青年演员冯刚毅和郑秋怡真挚动人的表演,深刻体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粤剧《风雪夜归人》的改编,是一次艺术再创造。它吸收了姊妹艺术的长处,从话剧、电影、舞蹈等艺术形式中吸取营养,丰富了粤剧的表现手段,发挥了本剧种的特长。话剧本《风雪夜归人》中的海棠树是一棵静止的树,粤剧为了更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对这棵海棠树作了灵活的舞蹈化处理,既烘托了舞台气氛,又陪衬了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把一个富有特色的剧本形之于舞台,需要进行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许多人曾为之付出心血。新凤霞、赵青、罗品超等不辞辛苦,在表演上细致指导。在深圳市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剧团全体同志经过刻苦的努力,才产生了这一出粤剧《风雪夜归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