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专业化带来了生产高水平——访上海县新泾公社沈家宅生产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13
第2版()
专栏:

专业化带来了生产高水平
——访上海县新泾公社沈家宅生产队
本报记者 郭伟成
走进沈家宅生产队,一座座乡间别墅错落其间。这个队95%以上的社员都住进了新盖的楼房。年满65岁的社员享受了养老金待遇。社员盖房都是花钱雇外来的建筑队干。这也难怪,沈家宅的社员干一天活就挣五元钱,谁还愿意放下活自己去盖房。
这个小小的生产队何以有那么高的收入?三十八岁的生产队长沈棋民说:“是生产专业化使我们队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沈家宅地处上海市区近郊,是个吃商品粮的菜队。全队九十户,三百三十人,耕地仅一百二十亩,除去在乡镇企业工作的人外,不得不把一部分劳力转移到养殖业上,大力发展见效快、占地少、专业性强和收效高的猪、禽、蛋等副食品生产。起初,养猪养鸡养鸭有三个场,三套人马,各管各的。买饲料时拖拉机你争我夺,买进的饲料品种单调,只好有啥喂啥,影响了长肉率和产蛋率。
1977年和1978年,沈家宅开始在畜牧业方面实行专业化分工的尝试。在畜牧业方面,建立三个饲养专业组、一个饲料组、一个运输组。孵化、饲料管理、采购、供料、运输、防疫卫生等,形成了一套专业化流水作业线。不仅养猪、养肉鸡、蛋鸡、蛋鸭有分工,饲养母猪、断奶猪、架子猪、催肥猪也有分工。蔬菜种植业内部也形成按生产期(秧苗、大田)、按品种(茄子、黄瓜、蕃茄)、按环节(施肥、植保、运输)的专业分工。
专业化分工使劳动工效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每个劳动力创造的净产值比1978年增长一点三倍。现在,每个饲养员饲养的肉猪由过去八十多头增加到三百头。饲养蛋鸭由过去六百多只增加到一千三百多只。每个务农社员也由过去负担菜田一亩多提高到二亩。劳动生产率、商品率和经济效益的高水平,给沈家宅社员带来了高水平的积累和分配。现在全队拥有资产四十五万元,平均每个劳动力三千四百多元。去年生产队从集体的资金积累中提出十八万元同大队合办了一家人造羽绒厂,当年分得利润四万元。队里一个刚参加生产的初中毕业生,拿最低的工分等级,月收入也有七八十元。月收入一百多元只是一般水平。
沈家宅实行专业化分工,给生产插上了金翅膀。可以预料,今后他们必将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商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