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医“左”良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13
第5版()
专栏:农村漫谈

医“左”良方
方放
报载,四川彭县有个叫蒋成富的社员,在自己院子里挖了个与外边水沟相通的养鱼池,约一分地大,放养了两千多尾鱼,在鱼池上架了个鸡笼,又在鸡笼上搭了葡萄架。鸡粪落入鱼池成为部分饵料,葡萄架又为鸡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一年下来,鱼、蛋、葡萄,收入两千多元。而这些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剩余劳力干的。
这种巧用庭院增加收入的事例各地都有,小花圃、小果园、小作坊、小养殖场……千姿百态,繁花似锦,小小的庭院生产,成为农民家庭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农村装点得生机盎然。从这个小小庭院里,使我们看到了获得生产自主权后的农民那种潜在的热情和创造力。我并非单纯歌颂“小”,而是由“小”可见“大”。
去年我在贵州穷山沟一个专业户家里作客,男女主人都上山了,只有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在家。这老人也不简单哩,“又喂猪,又做饭,抱着孙子捡鸡蛋。”谈起她家的生活,老人连连说:政策好,办法好!那充满喜悦的目光,使我久久难忘。可是,前些年“左”的一套对这穷山沟也不放过,养猪养鸡都限数,超过就“割尾巴”。如今放开手脚,多多益善。我们国家肌体上的每个细胞都活起来,这种潜力该有多大?!
这些本不算什么新鲜事,为什么又来写它?因为至今还有一小部分同志,死抱着“左”的框框不放,看不清农村的好形势。农民这样高兴,他们也不为所动,甚至自觉不自觉地阻挠改革,压制先进,还自以为是在坚持“真理”,坚持“社会主义”。希望这些同志到农村去跑跑,仔细看看,谈谈,不带任何框框和偏见去感受一下,比较一下。感受越深,对过去“左”的一套给农民造成的灾难就越感痛心,这可能是医治“左”的顽症的一个良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