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何当重携手 共图兴中华——访当年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许德珩老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15
第4版()
专栏:

何当重携手 共图兴中华
——访当年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许德珩老人
1965年8月的一天,在欢迎李宗仁归来的宴会上,周恩来同志遇到了许德珩同志。这两位曾于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的老朋友,亲切地交谈起来:
“当年您从法国回来后在哪儿?干什么?”周恩来同志问。
“先在中山大学教书,后到黄埔军校当教官。”许德珩答。
“噢?您也在黄埔呆过?那可得给您记上一功。”周恩来高兴地说。
原来,周恩来和许德珩都是“五四”运动的爱国青年学生领袖,并于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周恩来于1924年8月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许德珩也于1927年初到黄埔任政治教官,那时周恩来已离任参加领导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东征,所以二人未能在黄埔军校见面。
这是不大为世人所知的许德珩的一段经历。
在黄埔军校建校六十周年纪念日前夕,我们访问了饱经沧桑,九十四岁的许德珩老人。他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向我们讲述了国共合作史上的一幕。
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支持与帮助下,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改组了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两三年之内,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几十年的国民革命获得了巨大进展。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北伐战争节节胜利,
“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呼声响彻神州大地。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使当时在法国的许德珩急切地想回到祖国投身革命洪流。1927年初,他终于回到了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
“一到广州,我就被那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气氛感染了。当时连几岁的小孩子都会唱《打倒列强》这首气势磅礴的歌。”他说:“黄埔军校因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长洲岛而得名。它与一般的军事学校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设置步、炮、工、辎等各种军事科外,还设有一个政治科,专门对学员进行革命的政治教育。”
许老说,黄埔精神就是国共合作,团结救国。前期的黄埔军校就体现了这个精神。这所学校创办前期,孙中山先生亲任军校的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著名共产党人熊雄、恽代英、萧楚女、叶剑英、聂荣臻,著名国民党人邓演达、邵力子、张治中等,都曾在这里任职。
许德珩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我同周恩来、熊雄等共产党员很熟悉。他们先我回国,在黄埔军校任职。周恩来同志参加领导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东征以后,熊雄担任了政治部主任。他和我同是江西人,关系比较密切。当他得知我在中山大学任教时,便邀我到黄埔军校政治科任政治教官。那时,军校政治科的大多数教官都是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左派和进步人士,大家团结合作得很好。为了共同完成国民革命,大家不因党派之异而存隙,彼此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相处得十分融洽。”
许老告诉我们:他一生经历的许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已变得淡薄了,但是,在黄埔军校的那段经历却使他永生难忘。他回忆起了当时的几件往事:“记得当时我们政治教官中有一个名叫刘侃元的国民党左派,我和共产党员萧楚女、阳翰笙等常到他家去串门。他妻子很会做菜,经常招待我们吃点小吃。对了,记得在总结会上,萧楚女还把一些小伙子慕名给他写的求爱信念给大家听,引得我们捧腹大笑!”说到这儿,许老开怀笑了起来。
“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成为当时革命的摇篮,许多革命精英在那里成长,为当时的北伐革命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骨干。北伐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击溃了称雄一时的反动军阀陈炯明、吴佩孚、孙传芳,直下长江流域,迭克名城重镇,一举统一了半个中国,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说到这儿,许老的语气变得沉重了:“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正当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刻,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局面被‘四·一二’事变破坏。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也于1927年4月18日实行‘清党’,大批共产党员被逮捕,熊雄、萧楚女等优秀共产党人惨遭杀害。我当时也被列入追捕的黑名单中,幸好一个朋友及早地通知了我,才得以逃脱。从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横遭断送,中华民族重新陷于内战、分裂、动乱的局面。”
“内乱带来外患”,许老感慨地说,“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乘机而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三省。在中华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再次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实现了抗日救国大业,捍卫了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
作为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人,许老深有感触地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温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其经验教训是发人深省的。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作,则国家兴;国共两党分裂,则民族损。”
许老说,孙中山先生早就指出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当今的时代潮流是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主张,对台湾当局真正做到了仁至义尽。台湾当局应顺乎潮流,不要使海峡两岸的人民失望。
“何当重携手,共图兴中华”。许老最后深情地希望,现在台湾和海外的黄埔同窗校友,发扬当年的黄埔精神,遵从孙中山先生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教,敦促台湾当局同中国共产党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为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而奋斗。
新华社记者 李尚志 何平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