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抛弃“轻商”思想促进商品流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15
第5版()
专栏:

抛弃“轻商”思想促进商品流通
白玉民
前不久,我到下边了解情况,在和干部、群众的接触中,发现一部分人对于社员搞联营的合作商业和个体商业,对于“做买卖”,自觉不自觉地流露一种鄙薄情绪。在他们心目中,似乎经商不是正路,是“不本分”,是捞“不义之财”,常常把“商”与“奸”联系起来。
一部分干部、群众存在这种意识,不是偶然的,是有长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基础的。
我们国家经过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生产方式的基础是个体的小农业,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社会的再生产过程是基础薄弱和生产力很低的简单再生产。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它的统治,要求把一切生产关系都僵化为一成不变的传统,要求把一切人都固定在他生就的阶级、地位、职业上,而永不迁改。只有这样,才能“上下序而民志定”(《汉书·货殖传》)。这是封建关系赖以维持的基础,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在。因此,封建统治阶级就很自然地把商业活动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加以抑制。
为什么商业的发展会动摇封建关系的社会基础呢?这是因为,商品经济、商业活动,是唯一能促使僵化了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变化的因素。在一个以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一切都处于停滞状态的社会中,商业在哪里出现,变化就从哪里开始。恩格斯曾经说过:“商人对于以前一切都停滞不变、可以说由于世袭而停滞不变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革命的要素。……现在商人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应当是这个世界发生变革的起点。”(《资本论》第3卷,第1019页)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对于商品经济,如果不加阻挠,任其自然发展下去,其结果必然是对封建制度的全盘否定。
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远在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曾经给了封建制度以巨大的冲击。所谓“周室衰,礼法堕……耆欲不制,僭差无极,于是商通难得之货,工作无用之器,士设反道之行,以追时好而取世资。”(《汉书·货殖传》)指的就是那时的情况。在封建统治阶级经受了这一巨大的震撼之后,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厉行抑商政策就成为自然的结论了。自战国后期起,轻视工商、尤其是轻商观点支配了中国两千多年。这集中地表现在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出的重本(农)抑末(包括商品生产在内的广义的商业)的口号上。重农和抑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因为不抑商,重农就会落空;只有抑商,才能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原封不动地保持下去。正是由于抑商政策堵塞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道路,窒息了它的生机,同时也就把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动力扼杀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社会经济长期处于一种发展迟滞的状态,尽管很早就有了商品生产,并且也远比欧洲为早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但却发展得极为缓慢,始终没有越出初期的萌芽阶段。在这里,抑商政策所起的消极阻碍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今天,一部分人存在的轻商思想,除了封建时代抑商传统的影响外,我们自己的工作失误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发生过的缺点和偏差,特别是十年内乱期间,把个体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一律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大割、特割,其流毒象一条无形的绳索,仍然束缚着某些人的头脑,使他们不敢放开手脚进行商业活动,发展商品生产。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思想,运用多种宣传工具,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要使人们懂得,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时代,人们的生产活动仅仅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在那种条件下,交换和流通自然无足轻重。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有了剩余劳动,就需要交换,需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商品流通,发展商品生产,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广大农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资本主义制度是可以越过的,但资本主义制度所承担的发展商品生产的历史任务,是不能越过的,它必然而且能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获得长足的发展。否则,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将成为一句空话。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这是把社会生产力向前推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要进一步开创农村商品生产的新局面,就必须加强对商品流通的领导,改革农村商品流通体制,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不可否认,个体的商业活动难免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但它首先带来了商品生产的发展。要看到它的主流,看到它作为国营商业的补充,是搞活商品流通、繁荣经济、促进四化建设的一支必不可少的力量。要抛弃一切陈旧的观念,大力发展合作商业和个体商业,使商品流通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