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一年来执行“邮发合一”方针 邮局已成报刊主要发行力量 邮电部召开发行会议解决方针和具体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2-19
第2版()
专栏:

  一年来执行“邮发合一”方针
  邮局已成报刊主要发行力量
邮电部召开发行会议解决方针和具体问题
【本报讯】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一九五○年一月全国邮政会议决议了“邮发合一”的方针,执行以来,一年中人民邮局的发行工作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发行报纸由七十三种增到一百四十种,发行份数由每期发行七十九万多份增到二百十八万份,占全国报纸出版份数百分之七十以上;发行期刊由三十多种增到一百二十二种,每期发行份数已达到了九十多万份;代理图书(时事手册、教科书、通俗读物等)全年共五百四十多万册。一九五○年由于坚持贯彻了“邮发合一”的方针,邮局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发行力量。全国现有五万五千四百四十九个局所,邮路计达九十二万五千五百三十六里,凡是邮局所发行的报刊,可以发行到全国一切有邮局的地方,读者也可至当地邮局订阅到全国任何地区所发行的各种报纸和刊物。发行速度也较之过去大为提高,武汉的报纸过去由报社自己送要三十四小时,邮局发行后一小时就能分送完毕;北京东四牌楼邮局发行本报一千一百八十八份,“邮发合一”前三小时送完,“邮发合一”后,半小时就能送完;在广大农村里,江西省从县到村,百分之九十二在三天以内可以送到;山东省的报纸一天到区,两天到乡,三天到村。“邮发合一”后,报刊的份数是日益上升的,本报从一九五○年四月的九万份增到十二月的十九万份,即增加了一倍多;周刊方面,“展望”从四万份增到六万八千份,新少年报从三万七千份增到十六万六千份。同时各地邮局普遍开办了报刊订销局和保证了报刊社的报费收入。并对私营代销处加强了管理,提高了人民报纸的威信。一年来邮局发行工作的新的成就,不仅便利和满足了广大读者对文化食粮的要求,而且也为报刊“计划发行”创造了条件。以邮局为中心,开始组织着的全国性的报刊发行网,已逐渐深入到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工厂,以及偏僻的乡村和遥远的边疆。为了更好地开展“邮发合一”的工作,明确发行的方针和政策,讨论解决报社和邮局双方在“邮发合一”后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邮电部特于二月十五日召开全国发行工作会议,为期半月,将详细研究上述诸问题,把发行工作更提高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