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联合体使两家得利 攀枝花钢研院绝处逢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18
第3版()
专栏:

联合体使两家得利
攀枝花钢研院绝处逢生
本报讯 记者陈祖甲报道:攀枝花钢铁研究院院长刘培志最近告诉记者,他们同攀枝花钢铁公司组成的生产—科研联合体建立近一年来,给士气低沉、人心思散的研究院带来了生机。
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是一个以应用开发为主的钢铁研究院。它的前身是鞍山钢铁研究院。由于筹建之初遇到十年动乱,加上几次搬迁,隶属关系多次更迭,领导班子频繁变换,科研方向一直不稳定。虽与攀钢公司隔岸相望,关系却十分疏远。攀钢靠不上研究院,研究院任务不饱满。1982年,研究院平均每十一点五名工程技术人员才开一个课题,英雄无用武之地,人心思散。研究院的410试验厂也因之连年亏损。
去年7月,在冶金部主持下,攀枝花钢铁研究院与攀钢公司组成了生产—科研联合体,对研究院进行了全面整顿:研究院的科研工作由两家联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共同领导;研究院的研究工作纳入攀钢公司计划,所承担攀钢公司的课题实行有偿合同管理,研究院从此有了依托,有了“根据地”。这个院去年开科研课题六十四项,比1982年增加了二十六项,今年落实了一百零九项,平均每四人开设一个课题。
联合体推动了研究院内部的一系列改革。他们采取了定任务、定进度、定经费、定奖惩的研究室或课题组的承包制度。研究室技术人员按岗位和职务、课题性质、完成计划情况、经济收入等七项指标实行质量考核,给予奖励。对辅助人员实行计件加奖或内部流通券两种方式给予奖励,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