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台湾老教授晚景凄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18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湾老教授晚景凄凉
台北出版的《中国时报》于六月二日发表了一篇题为《端节念老教授》的社论,披露了台湾一些退休的知名教授过着穷苦的生活。
这篇社论列举的实例有:台湾大学两位知名的老教授卧病台大医院,“贫病交加,倍极凄凉”。其中一位因是蒋经国的老友,“引起有关方面注意,情况始稍有改善”。另一位则“始终由其学生支助,贫困至死”。
台大退休教授赵丽莲,成大退休教授苏雪林,“都是名满中外的名教授,名学者”,全靠年退休金十二万元台币度日,“以这样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其困窘可想而知”。
某著名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教务长,年轻时是名学者,“常与外籍学者周旋”,“现在以八十高龄过着类似乞丐的生活”。
不少著名的老教授退休后,“以七十余或八十余的高龄,贫病之下”,本人向学校领专任教授工资,然后请旧日学生代课,私自付一些钟点费,“赚取专任与兼任薪水差额维生”。
“最多的情形是健康尚可支持,能勉强独自上课或由人扶持上课”,但由于“年事太高,记忆衰退,口齿不清”,学生不愿听课,“对老教授厌恶轻视,形诸辞色,师道尊严扫地无从”。
社论接着说,“这些教授都拥有辉煌的学位与学历,都是学有专精,成名的学者”,“而今却如此晚景凄凉,难以维持最低生活,实在令人难以相信”。
社论最后说,“他们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是读书人,除了教学、研究以外,便无其他技能谋生;是因为他们平日工作应得的报酬不足以与他们的贡献相称,使他们除了维持生活外,便不能有适当的储蓄;是因为退休金太少,使他们劳苦一生后,不能依赖退休金维生。这是政府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他们对不起这些老教授,对不起知识分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