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三十年风雨心声——读《谢觉哉日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18
第5版()
专栏:

三十年风雨心声
——读《谢觉哉日记》
马连儒
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谢觉哉日记》,是一部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价值的好书。
这部书记年久远,珍贵翔实。它记录了谢老从1919年到1949年(中间有的日记在战争中佚失)三十年间漫长的革命生涯,以中国革命的发展为红线,将家事、国事、天下事熔为一炉,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翻天覆地的伟大斗争。作者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真实地记载了中国革命史上特别是党史上重大的事件、重要人物的言论和行动,诸如辛亥“长沙反正”、“五四”爱国风潮、1921年新民学会会务、《湖南通俗报》始末、大革命时期湖南政局民情、北伐进军与湖南农运兴起、马日事变前后事态、《上海报》和《红旗报》的出版、洪湖苏区的“左”倾危害、长征的艰苦卓绝、抗战初期兰州的统战局势、延安整风运动、大生产在南泥湾、“三三制”政权、边区参议会、中共“七大”的召开、抗战胜利前后形势、解放区的土改运动、为新中国起草宪法、筹备建国等等。1921年6月29日关于毛泽东、何叔衡从长沙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日记,则是我国目前保留下来的珍贵的历史记载。
这部书忠实地记载了谢老前大半生的所历、所闻、所感,展示了他致力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战斗历程,也是他一生成长、发展、成熟的真实记录。谢老出身于湖南宁乡一个偏僻山冲的农民家庭,十六岁时还在求神拜佛,二十一岁时遵父母之命考中了清末最后一科秀才。但他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很快抛弃了有神论。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探索和复杂斗争,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逐步地从一个反封建的秀才、爱国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在四十二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日记中写道:“照例,人过四十,是走下坡路了”,“然而我不同”,“四十岁以后踏进了一条伟大而又艰险的革命大路,且似乎有准备地踏进了这条路”。历史事实证明,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正如日记中所记载的,他经受住了各种严峻的历史考验,包括失败的挫折、被捕坐牢的磨难、敌人的血腥屠杀、“左”倾错误的迫害以及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正是在这复杂、尖锐、曲折的生死搏斗中,锻炼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阶级品格、革命胆略、领导才干和崇高思想。日记中收录了他撰写的许多亲历记、回忆录、自我反省笔记等,如《六十自讼》、《洪湖蒙难点滴》等名篇,都是研究谢老思想发展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谢老作为我党一个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先导、人民政权制度的奠基者、优秀新闻宣传家,他在这几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也都在日记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谢老晚年在一首诗中写道:“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肺给人看。”展读遗书,如承面教。日记向读者打开了他心灵的窗口,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激发起人们一种炽烈奋发的感情,愿追随谢老的足迹,向更加艰难的高度攀登。
这部书充分反映了谢老勤奋、好学、深思的一生。不论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风暴里,还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不论是在艰难跋涉的长征途中,还是在延安窑洞的煤油灯下,他坚持看书学习数十年如一日。他读书的范围极广,古今中外的政治、历史、哲学、经济、教育、法律、文学、农牧、医学、水利、地理、天文等类的书,无所不读。在日记中,他广采博引,包孕丰富,片语中綮,精见时出,经常给人以启迪。
这部日记中征引了谢老撰写的大量政论、杂文、随感、游记以及多种形式的诗、词、歌、赋、题联、悼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谦虚厚重、平易近人的思想作风。各种作品深入浅出,感情真挚,常常是以平等友善的态度,谈家常的方式,掏出肺腑之言,与人赤诚相见,说的是真心话,没有官腔官气,朴实无华,情趣盎然。书中有宏篇巨制,但大多仅寥寥数语,却发人深省,让人回味。他特别善于引古论今,以小见大,在平淡中显出深刻,在谈笑间寓有哲理,随手拈来,不拘一格。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清词如海,健笔凌云,重叙事,而有以事明理、情寓其中的特点。这些作品显示了谢老的深厚文学修养和精湛的艺术才华。
谢老日记是他一生革命实践的真实记录,是他呕心沥血、刻苦辛劳的结晶,是用他的生命和鲜血写成的。他十分珍重自己的日记,为自己一部分日记的佚失而深深惋惜。在长征途中,组织上多次要求轻装,他宁愿扔掉防寒必备的毛毯,却把宝贵的日记紧紧捆在自己的腰间;在敌人侵犯延安的转移途中,他叮嘱家人和警卫人员,无论遇到什么危险,“一不能丢掉日记,二不能丢掉孩子”。在十年动乱中,谢老怕人将日记“抄”走,曾先后几次转移存放地点,最后将日记全部塞进一个沙发里头,自己睡在上面。当时他已八十多岁,仍然以自己久病而残存的生命卫护着自己的日记。他深知,这些日记不只是属于他个人的,而且是属于党和人民的,是属于历史的。
谢老日记象一尊自雕像,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随着岁月的流逝,今后会显得更加挺拔、璀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