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首届中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18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首届中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简介
由南京大学等单位筹备与发起的首届中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于5月5日至10日在南京举行。与会代表二百多人,收到论文八十余篇。
今年年初,台湾“国史馆”馆长黄季陆先生在台北发表讲话,表示“希望透过间接方式,将当年流落于大陆的国民政府史料逐一补齐”。3月5日,本报曾经报道了此事。4月7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施宣岑以该馆负责人身份通过中国新闻社表示:愿意把收藏完好的民国档案史料向台湾学者开放,欢迎台湾“国史馆”馆长黄季陆先生和其他史学工作者来该馆参观、查阅和利用馆藏民国档案史料,相互交流,互为补充,共同为收集、保存和整理民国史文献做出贡献。4月12日,首届中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筹备委员会向台湾史学界同行发出邀请,欢迎他们来大陆参加这次讨论会,交流研究成果。
李新同志在开幕词中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等多次提倡开展民国史学术研究。自1972年近代史研究所建立民国史研究室以来,全国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中从事民国史研究的人员不断增加,研究课题不断扩大,相互间的协作不断加强。近年来,出版的民国史专著、论文和资料不断增多,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重视。他指出,研究民国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中国的昨天,从而更好地指导今天的工作和斗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他说,要使民国史成为科学,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如实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必须充分开展百家争鸣,必须搞大协作。他赞同在广州、南京和北京建立三个民国史的研究和资料中心。希望大陆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史学界同行广泛建立学术友谊,共同探讨民国史领域的一些课题。
李侃同志提议编写一本《民国简史》。他说,民国史不同于封建时代的王朝史、断代史,因为它有许多新内容、新特点;也不同于通行的中国近代史、现代史、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因为它有许多特定的对象和内容,所以,问题很多,难度很大。他认为研究民国史要着重研究民国时期的战争史,注意民国时期的国际环境,外交关系,特别是中日、中美关系,搞清民国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他建议在编写民国史时要附一些统计表,要改变过去以政治为主,少写经济,基本不写文化的状况。
这次会议围绕民国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诸如:1928年东北易帜和蒋介石的“统一”;新军阀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与旧军阀的区别;军阀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国共两党抗战时期合作方面的关系;两个战场的发展变化情况;1938年10月前后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变化概况;蒋汪的区别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也到会祝贺并在讲话中再次表示,竭诚欢迎台湾史学界的同仁前来南京参观、查阅、研究、利用南京三个档案馆保存的丰富的民国档案史料,欢迎他们前来参加学术讨论。 (穆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