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留法勤工俭学生的三次运动(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18
第5版()
专栏:学点革命史

留法勤工俭学生的三次运动(下)
拒款运动
“二·二八”运动后,赵世炎、周恩来等在巴黎组织了共产主义小组,不久领导了旅欧华人反对中法反动政府之间秘密借款的运动。
1921年6月,北洋政府派朱启钤、吴鼎昌赴法秘密谈判中法借款。中国代表到法国谈判借款三亿法郎(后增至五亿法郎),一是为维持因经营不利、行将倒闭的法国中法实业银行;二是为购买军火,进行罪恶的军阀战争。更不能容忍的是,该项借款竟以中国的印花、烟酒等税和滇渝铁路的筑路权为抵押。这一出卖国家利益的借款内幕一经传出,顿时引起旅法华工、勤工俭学生以及各界华人的极大义愤。周恩来以及旅法华工领袖袁子贞等积极奔走,组成“拒款委员会”,开展斗争。委员会成立后,首先发出通告,指出朱启钤、吴鼎昌“买欢军阀,献媚外人,国家存亡,在所不计”,号召“同胞一致进行,以挽狂澜”。拒款委员会组织人力,印刷传单,分发旅法各界华人;向国内各团体及海外各国华侨团体发通告,呼吁共同斗争;直接通牒吴鼎昌,警告他:“公如不自取销动议,则上天入地,必有与公相见者”;向法国朝野各界分发拒款通告一千余份,以争取支持;同时积极筹备召开拒款大会。爱国旅法华人纷纷响应。
第一次拒款大会于6月30日在巴黎哲人厅召开,参加者达三百余人。会议揭露了中法秘密借款的阴谋,号召爱国华人联合法国人民,共同斗争,取消这一借款。大会收到了各地华人团体全力支持这次爱国运动的电报函件,并赢得了法国舆论界的正直人士的支持。这次大会不仅鼓舞了大家的斗志,对中法反动势力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中法秘密借款谈判被迫暂停。
不久,中法双方谈判又秘密恢复。陈箓和吴鼎昌充当中方经办人。周恩来对这一举动进行了周密的调查,将其黑幕一一披露,再次写成长篇报道发往国内,使国内各界迅速了解这次借款的真相。7月底,法国报纸揭穿,中法借款已于7月25日秘密草签。8月13日,旅法华人再聚巴黎哲人厅,召开第二次拒款大会。事前,大会通知陈箓出面澄清借款真相,但他不敢露面,派公使馆秘书王曾思做代表。王在台上态度蛮横,拒不答复与会者所提问题,反而指责参加拒款运动的人是“多事者”,并不时以拳敲桌向大会示威。与会群众愤怒之下,包围并痛打了王曾思。王被迫代表陈箓在会议决议上签字,保证绝不在中法借款条约上签字,倘若借款成立,“公使及全体职员立时辞职,以谢国人”。
广大勤工俭学生和旅法华人,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坚决与卖国政府进行斗争,使中法秘密借款被迫中止。长达两月之久的拒款运动取得了胜利。
争回里大运动
拒款运动的胜利大大触怒了法国统治阶级。还在拒款运动处于高潮的8月初,法方用送领取维持费的勤工俭学生入校读书做条件,企图诱使部分学生退出运动。但爱国的学生们识破并断然拒绝了这一“好意”,以更坚定的态度投入到运动中去。于是法国的大资产阶级和银行家要求法国政府停止向勤工俭学生发放维持费。9月3日,法国政府发出通告,宣布自9月15日起,停发维持费。与此同时,国内又传来消息,里昂中法大学在国内招收官僚贵族子弟一百余名,将由校长吴稚晖带领,于9月下旬入校。里昂中法大学本来是以解决留法勤工俭学生的求学问题,由南方政府和其他方面捐款所办。此时吴稚晖完全否认中法大学的创办同勤工俭学生的关系,甚至公开宣称:中法大学“不是栖留所,不是大蔽天下寒士的广厦万间”,杜绝了勤工俭学生入学的希望。正如周恩来所指出的:“七八百少年们因为反对借款,妨碍了法国的远东利益,更影响了中法政界有关系人的升官发财的机会,在他们看来自然是罪无可恕”。
在双重高压下,一场矛头直指中法政府,争取“求生存、求学权”的政治运动,即著名的“争回里大”运动爆发了。以赵世炎、李立三为首的克鲁梭的勤工俭学生率先行动起来,在9月5日发表了争回里大的《宣言》和《通告》。各地同学立即积极响应,行动起来。随后,赵世炎、李立三致函蔡和森,商议联合行动,双方取得一致意见。不久,赵世炎、蔡和森、周恩来、王若飞等集中到巴黎,组成“留法勤工俭学生联合会”,实现了勤工俭学生大团结的愿望。
9月12日,里昂中法大学发布通告:凡入校生必经呈验文凭和进行考试;不收非官费生和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者。留法勤工俭学生联合会得知通告内容,即刻向各地同学发出通知,请派代表赴巴黎。9月17日,一百多名代表在巴黎召开代表大会。会议由赵世炎、蔡和森主持。会议提出:“誓死争回里大”、“绝对不承认部分解决”、“绝对不承认考试”三个口号;还决定派代表到里昂和校方谈判。正值此时,吴稚晖带领的国内学生即将到达、9月25日里大正式开学的消息传来了。谈判已来不及,只有直接行动一条路了。9月20日晨,勤工俭学生代表大会发出《紧急通告》,宣布:除留五名代表驻巴黎外,大会于通告发布日即移里昂办公;组织先发队一百多人赴里昂占据里大;各地“援里队”随后跟赴里昂。在赴里昂的问题上,公使陈箓持默认态度。是夜,赵世炎、蔡和森、陈毅、罗学瓒、李立三等为首的先发队乘火车赴里昂。驻巴黎的五名代表负责联络,争取舆论支援并与公使馆谈判。21日晨,先发队到里昂,占据了校舍。校方和里昂当局勾结,派警察包围学校,许进不许出。先发队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了。傍晚,当局派人收走先发队同学的护照和居留证,形势十分严重。但学生们坚持斗争。22日,法国政府派出大批警察,强行押解学生到一个兵营囚禁起来。留驻巴黎代表得知同学被囚,立即找陈箓谈判。他们提出陈箓应立即出面向法国外交部交涉,无条件释放被押学生。但是陈箓大耍无赖,不谈他默认先发队占里大的事实,竟强加给学生们四条罪状:不得主权者许可,擅入人室;侮辱市长;散发传单;接近共产党新闻记者。为拖延时间,陈箓又推卸责任于吴稚晖,实际上加紧和法方勾结,策划遣送先发队员回国。谈判未获结果。当学生们热烈爱戴的进步教育家徐特立、黄齐生找到吴稚晖,希望他能出力帮助困于绝境的学生时,吴又推责任给陈箓。为抗议中法当局的反动行径,被囚学生于10月10日宣布绝食一天。事态的发展,引起了法国各界进步人士的极大关注和同情。法共机关报《人道报》多次介绍这次斗争情况,谴责法国政府迫害无辜中国学生。然而中法反动当局不顾舆论,终于在10月13日晚,以“过激党”和“宣传共产主义”的罪名,动用大批军警,将一百零四名先发队员武装押解到马赛,强行遣送回国。除赵世炎为返回巴黎联系营救工作,在同学掩护下逃出军营外,其他人如蔡和森、李立三、陈公培、张昆弟、罗学瓒、贺果等均在遣送之列。
争回里大运动的失败,宣告了工读主义的破产。但是这次运动的意义是重大的。中国青年所表现出的坚定革命精神,使中法反动当局胆寒。运动的组织者们已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贯彻到斗争中,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完全摆脱了工读主义的影响。旅欧勤工俭学生建立共产主义组织的条件已臻完成。 (侯均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