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文化专业户”周美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19
第3版()
专栏:

“文化专业户”周美笑
本报记者 马鹤青
周美笑是个文文静静的乡下媳妇。她不声不响地劳动,不声不响地带孩子,闲了爱看书。谁也没想到,今年春天,这个三十三岁的乡下媳妇忽然出了名。中山市派人来给她拍照录像,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她的新闻,南方日报把她的事登在第一版。
她的家在广东省中山市三乡区的鸦岗乡。我见到她时,她说她不会讲普通话,只是笑笑坐着。还是区里的干部讲了周美笑今年春天创造的新闻。
今年春节过后,这里天天开大会宣讲北京来的“一号文”。“一号文”是什么?人们听了怎么那么高兴?专业户们、万元户们高兴得忘了吃饭,跑到乡政府办公室说个没完。有些人以前不爱学习,不爱开会,怎么忽然变了?美笑带着孩子也去听听,一听也高兴起来。她不爱说话,没参加议论,自己回家想心事。想来想去想出一个计划。她把计划讲给丈夫陆羡常。陆羡常是个有文化的区干部,一听妻子的计划,很赞成,说应该办,最好马上办!
有了丈夫的支持,美笑就到区党委找管宣传的委员黄康成。老黄一听很惊奇,说:“你当文化专业户?人家养鹅专业户,养鱼专业户,一年能赚几千元、上万元。你当文化专业户,出租一本小人书才二分钱,收入不多的。”
美笑说:“我知道。我是想,这几年乡亲们富裕了,日子好过了,可是‘一号文’上不光讲富,不是还讲精神文明?我就想办这个事。钱少,我愿意。”
手续一办妥,美笑马上动手筹办。乡政府头一个支持她,把礼堂的前厅和对面的房子借给她,又把篮球场借给她。美笑说,不是借,算我租的。美笑一共筹集二千五百元资金,托人进城买篮球、乒乓球,还有台球。台球这东西,在北京大宾馆才有,可是广东早已传到乡下,人们很爱玩。这次美笑买回三套台球设备。然后又买书。美笑刚到书店买来几百本书,区农会和共青团区委的同志就热热闹闹地赠书来了,一赠几百本。现在,她这里文艺、政治、历史以及农业知识的书都有,总共一千多本。邮电所的同志也热心,很快把人民日报、中国农民报、南方日报、解放军报和人民画报等全部订齐,按时送来。大家帮忙,忙到3月8日,都办妥了。周美笑的文化专业户就选“三八”这个好日子正式开业。
这可是五桂山下的一条大新闻,一下子惊动全乡六百多户人。从开业头一天起,这个文化专业户就门庭若市,整天热闹。乡里的几百名男女青年是这里的主顾,从早到晚,图书阅览室、篮球场、台球室、乒乓球室都挤满人。有几位老人,平时不爱出门,如今天天带着老花眼镜来看书,还兼管维持秩序。晚上电灯一亮,来人更多,看书的人找不到座位了,打台球的人得耐心等候。文化专业户真成了乡里的一个文化中心。
美笑的文化专业户也有个试行的章程,规定来看书看报免费,打篮球、乒乓球、下象棋免费,只有打台球的收费。一套台球设备租用一小时收二元。因为打台球的人多,4月份就收入八百六十三元。美笑拿这笔钱给乡政府交场地租金七十五元,给工商管理所交税四十五元,再交了水电费,余下的就买新书买新球,增加设备。她还买来纸,在阅览室门口办了个墙报,宣传国家大事和本乡的好人好事。5月份,她又开一门新业务,给乡亲们代买书报。谁想买什么书,给美笑说一下,过几天就买到。养鹅专业户们听说新出了一本养鹅的书,都想买,美笑去买回二十八本赠送大家。美笑看见别的专业户拿钱照顾“五保户”,她也每月给“五保户”送去十元。区里的干部帮她算过细账,从收入中扣掉各项开支,文化专业户户主周美笑一个月的劳动所得是七十五元。这在珠江三角洲成千上万家各种专业户里边,可能是收入最少的。
“钱少,我愿意。”美笑说的是真话。她对她的工作满意得很。鸦岗乡支部书记对她说:“你看见没有,那几个爱打架、爱赌钱的青年,也变了,成了你这里的积极分子。”区上的干部告诉她,邻近两个乡要来向她学习。每当听到这些话,美笑总是不多言、不多语的,只报之美美的一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