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0
第7版()
专栏:

“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本报记者 徐德文
象牙海岸是西非以创造“经济奇迹”闻名的国家。它的“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二十多年来,象牙海岸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很快。独立前,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五亿七千万美元,人均只有一百五十美元。独立以来,它的国民经济以每年7.5%的速度持续增长。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60年的4%上升到1982年的26.9%;农业年平均增长率为6%。1982年国民生产总值已高达一百六十亿美元,为独立前的二十八点六倍,人均一千二百多美元。过去贫困落后的象牙海岸,现在已成为非洲少数经济比较繁荣和稳定的国家之一。
独立前的象牙海岸没有一条象样的公路,城市也很少有高大的建筑物。今天,在首都阿比让,摩天大楼林立;繁华的商业区里,衣着讲究的人们熙来攘往;络绎不绝的小轿车奔驰在盘旋交错的立体公路上;在西非仅次于达喀尔的阿比让现代化港口的港湾内,一艘艘巨轮正在吞吐物资。新首都亚木苏克罗几年前还是不大为外人所知的小城镇,如今富丽堂皇的“总统旅馆”耸立在绿荫花丛之中;造型别致、设备先进的高等学校内,学生们在电化教室内上课。
然而更大的变化还是在农村。象牙海岸是个地下资源贫乏的国家。政府领导人认识到要发展国民经济必须首先开发农业。就在我们访问期间,象牙海岸《博爱晨报》在一版头条的地位以大幅照片刊出了获得丰产的农民照片;博瓦尼总统亲自捐款奖励创高产的农民。
农业生产的布局也发生了变化。独立前农业生产主要在中、南部,而且是以可可、咖啡为主的单一经济。西南和北部地区是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整个农业生产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独立后,政府向农民免费提供化肥和种子,帮助他们改进耕作方法。新开发的北部地区费尔凯塞杜古省,毗邻马里和上沃尔特,接近沙漠地带,以前是人口稀少,自然条件很差的落后地区,今天却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甘蔗林,成排的自动喷灌机灌溉着肥沃的土地。据主人介绍,这里是十年前由国家投资新开辟出来的甘蔗产地。农业部门在这里建立了两个糖厂,拥有一万二千公顷甘蔗田,耕作全部机械化,年产糖十二万吨。象这样的糖业农工联合企业全国共有六家,分布在各个地区。1968年开发的西南地区,也建立了种植各种经济作物的农工联合企业,这些地区的农民已不再盲目地流向城市。
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也大为改善。独立前的农村根本谈不上照明用电,如今在亚木苏克罗农村,已有近一半的村子实现了电气化。我们所到之处,不管多么偏僻,都能看到漂亮的小学校。学生免费入学,穿着由国家供给的校服。
在前往图木布库罗的咖啡和可可园的途中,不时可以看到公路两旁成片新建的红墙绿顶或白墙蓝顶的住宅掩映在绿树丛中。这些种植咖啡和可可的农民住宅,是国家盖的,农民分期付款。这里的居民,既是农民也是工人,咖啡收获后,也到咖啡加工厂工作,收入相当高,生活水平已接近城市。
在“农业多样化”计划指导下,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单一经济的局面也逐步得到改变,虽然咖啡和可可仍然是象牙海岸主要的出口产品,但其它经济作物和粮食的产量也在增加。1982年的可可产量达四十四万五千吨,比1960年独立时翻了三番,产量从世界第三位跃居首位。咖啡产量为三十六万吨,居非洲第一,世界第三。仅这两项的外汇收入就达一千八百六十亿西非法郎,占外汇总收入的47%。棕榈油年产量达十八万吨,居非洲第三,出口量居非洲首位。棉花和菠萝的产量为独立以来的十六倍,其中菠萝年产量三十万吨以上,居非洲首位。橡胶产量增长七倍,为非洲第四位。
象牙海岸的工业也在迅速发展中。刚独立时,全国只有十几家小工厂,现在已有七百多家工业企业。
象牙海岸的“经济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十天的短暂访问很难作出全面的回答。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优先发展农业的方针,是象牙海岸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正如我们的主人、《博爱晨报》总编辑米雷蒙先生所说的:“我们虽然矿业资源贫乏,但是自然条件较好,适宜于农作物生长,我们在1977年发现了石油,但并不依赖于石油,而是始终坚持把发展农业放在第一位。”他还引用博瓦尼总统的话说:“今天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广大农民创造出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