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叱起海红帘底月 四厢花影怒于潮——《经济特区文学丛书》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0
第8版()
专栏:大地

叱起海红帘底月 四厢花影怒于潮
——《经济特区文学丛书》序
吴南生
《经济特区文学丛书》就要出版了。负责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同志们要我写篇序言。我对经济特区的开拓者,向来抱有特别的敬意。为了表达这一感情,也就欣然提笔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经济特区的开拓者,就很有点象若干万年前开始吃螃蟹者那样的勇气。他们为了实行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走向伶仃洋畔,走向韩水滩头,在惊涛拍岸的险滩上,在乱石穿云的野岭中,考察、探索、试验、实践,……终于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今天的可喜成就。
人们最初看到这么一批打着赤足,在荒凉的滩涂里捕捉螃蟹的人时,不免为他们的激情和傻劲而高兴、而担心;看到他们能够把海青色的螃蟹煮成橙红色时,又不禁感到惊奇、欣慰;最后看到他们竟然敢于动手剥开螃蟹的硬壳,开始吃起来,或者吓了一跳,或者十分钦佩。在这样的时候,作家们来了,他们慧眼见真,深知开拓者们正在为了未来,干着具有历史业绩的创举。于是不禁大声叫好,奋笔疾书,给这些尝试着开拓、改革,追求着高速度、大功率的好汉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赞歌。他们讴歌开拓者们摸索不吃“大锅饭”、打破“铁饭碗”的途径,实践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诺言,追求改变象“一篓螃蟹”那样互相扯皮的体制的方案……总之,要向那已经障碍着生产力发展的、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东西挑战。“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就这样,四个多年头过去了,时间终于证明:“螃蟹”是可以吃的!当然,只知道螃蟹可以吃,这还仅仅是事情的开始。如果不懂得各式各样的烹调技术,把简单的“白水煮蟹”上升为中国式的烹调艺术,那无论如何只能说是有点勇敢但并不聪明。盲目与无知不是勇敢。当然,人们更不能靠横冲直撞成为勇士。讲科学,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给了我们勇敢和聪明的,是我们的党,是我们的党中央。党中央老一辈的革命家们为开拓经济特区费尽心血,他们是带领着大家去捉“螃蟹”,并第一个剖而食之的大智大勇的长者,是中国式经济特区的总体设计师。我们祝愿长者们健康长寿,祝愿开拓者们更加勇往直前,祝愿经济特区取得更多更新的成就。我想,这些也一定是这部丛书的编者和作者的心愿。
这套丛书的许多文章,我都未能一一拜读。稍为读过几篇之后,我感到,作家们出于激励壮士的热情,字里行间有时不免流露着一些溢美之词。经济特区的建设毕竟还只处于伟大征途的起点,今后的路程还是漫长的,甚至还会有曲折。所以,这么多的文章所反映的仍只是特区处于婴儿时期的面貌。要说这些刚出娘胎的小生命就怎样的英俊、妩媚,那也没有必要。我们的经济特区还要继续成长、前进。它们今后将更好地成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有待于作家们继续深入经济特区沸腾的生活,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我很喜欢龚自珍的两句诗:“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现在党中央肯定了办经济特区的经验,决定进一步开放海南岛和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很快又有一大批壮士们要开赴前线。我衷心祝愿社会主义祖国兴旺发达,似锦繁花赛似春潮!
1984年5月10日凌晨于广州
注:《经济特区文学丛书》一套三大部:《特区的早晨》(小说集)、《我爱特区的路》(散文特写、诗歌集)、《来自特区的报告》(通讯、报告文学集)。每部三十万字。由广东省文联编辑部编辑、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将向国内外发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