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沿着黄埔的道路走下去——访宋希濂、蔡文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1
第4版()
专栏:

沿着黄埔的道路走下去
——访宋希濂、蔡文治
原国民党高级将领、黄埔军校一期学生宋希濂先生在来京参加黄埔校庆期间,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往事。
那是1960年4月间,陈赓将军把刚获特赦的宋希濂请到家中吃饭。将军见到这位老黄埔的同班同学,第一句话是:“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宋希濂当时心里有愧,无言以答。
如今,宋希濂在北京和黄埔校友聚会,追昔抚今,思绪万千,多么想对故去的老朋友补上那句答言:“让我们沿着黄埔的道路走下去。”
六十年前,正在湖南长沙念中学的宋希濂来到武汉,投考广州黄埔军校。在考场上,遇见了年纪相仿的同乡陈赓,尔后两人一起来到军校,同场操练、同窗切磋。东征北伐,两人并肩作战,携手杀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两人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一位献身于拯救中国的崇高事业,另一位走向另一条道路。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陈赓和宋希濂再度成为战友。当时两人都已是统帅千军的抗日军队将领。1942年,担任国民党十一集团军司令的宋希濂在云南指挥三个军与日寇激战,把敌人赶出了西南国境。正在华北战场与日寇浴血奋战的陈赓闻讯写来贺信,信云:欣闻将军率师杀敌,战绩卓越,壮我国威,老同学我兴奋之极。但愿我们永远象今天这样携手合作、同仇同爱。
不幸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蓄意发动内战,身为蒋介石嫡系部队高级将领的宋希濂奉命与人民解放军作战。在淮海战场上,宋希濂终于为陈赓部队所俘。
革命历程多坎坷,几度战友几度仇。回首往事,宋先生感慨万端地说:“陈将军见到我,并没有以胜利者自居,而语重心长地说了那句话。我把将军的话整整思索了二十四年,终于从中悟出了一条真理——唯有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共合作,才能有黄埔军人的光明前途。想当年,黄埔军校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下,为中国革命立下赫赫战功。谁料后来国民党内一些人违背中山先生制定的黄埔道路,把军校导入歧途,致使包括我在内的许多黄埔学生陷入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回想这些往事,深有所愧,但愿后人永远吸取我们这辈人的经验教训。”
宋希濂先生获人民政府特赦释放后,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当作余生奋斗的目标。1980年,他在美国参加了爱国华侨发起成立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以首席顾问身份,不断地向人们陈述国共团结合作,协力振兴中华的道理。这次,他以耄耋高龄,远涉重洋来到北京,参加黄埔校庆并担任军校同学会副会长。他最大的心愿也就是鼓励海内外校友,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推动祖国和平统一。
原国民党中将蔡文治先生,对宋希濂的话颇有同感。他对记者说:“我是黄埔军校第九期学生,1932年从军校毕业后,又到美国参谋大学学习五年。回到祖国,正值日寇侵华,大敌当前,身为中国军人,理应奋战沙场,保卫家国。然而,我却奉命消极抗战,甚至还命令部队与英勇抗日的共产党军队制造摩擦。抗战胜利后,人们一心盼望国共合作,安邦治国。我身为蒋介石的作战参谋,对他的用心深有所知。1943年,我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就已经感觉到他决意挑起内战。后来不幸成为事实。在这场战争中,国民党一败涂地,究其原因,固然有多种因素,但根本一条在于,蒋介石一意孤行,发动内战,丧失民心,国人群起而反对。以民为敌之师,焉有不败之理?我当时担任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要职,已看到国民党失败之势,只好善自珍摄,脱离了国民党的队伍,跑到国外生活。”
蔡先生的忧国爱民之心并未从此泯灭。他在美国定居后,一直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积极奔走。他在美国碰见过一些台湾凤山军官学校毕业的学生,当听说凤山军校一直强调用黄埔精神培养学生,蔡先生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他们讲述黄埔精神的真正含义。这次他来北京之前,听说台湾也在搞黄埔纪念活动,他要记者在报上向台湾的校友转告一句心里话:如果当年国民党内的一些人不是蓄意与共产党为敌,而是致力于团结合作,共商国是,就不会有今天踞处孤岛的局面。今天,唯有用实际行动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才是黄埔军人的正道,也是对孙中山先生创建的黄埔军校的最好纪念。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从宋希濂、蔡文治身上,人们看到了老一辈黄埔军人的爱国品质。但愿黄埔军校的后来者,包括在台湾的许多黄埔校友,能以宋、蔡两位先生为榜样,沿着孙中山先生制定的黄埔道路,走向祖国和平统一的目标!
本报记者 许伟 穆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