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也谈“红薯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1
第8版()
专栏:

也谈“红薯政策”胡堤
近日阅报,看到一段奇文:“政策是个啥?政策是红薯”。这话出自陕西省某部门一位手中掌有一定权力的干部之口。
“政策是红薯”?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有味”的比喻。而红薯又是啥?当然,红薯和政策决非同类,而是说,政策也和红薯一样,可以为我所用。但是,这番高论的创造者又深知生红薯不如熟红薯好吃,于是又说红薯“生着是硬的,熟了就变成软的”。
将政策“变”为红薯,又将生红薯“变”成熟红薯,从而将政策由硬变软,以图谋个人和小团体私利,陕西省卫生厅某领导者在评定技术职称中就是这么干的。他们弄虚作假搞评定职称签批日期倒挂,定职时间更改,这样,使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职称评定工作的文件精神成为一纸空文。这个“变”法儿,我们多么熟悉,又多么触目惊心!
所谓熟悉,是说类似这种下级对上级乃至中央“不顶不碰,由自己安顿”的现象时有目睹耳闻。一些人在自己的小王国里,可以另立与中央政策精神相左的“土政策”;一切中央政策精神在他们那里都可以打折扣,掺水分。他们往往要把执行中央政策精神和本地区、本单位具体情况相结合,曲解为和个人、小团体利益相结合。这种不是在执行党的政策,而是在“吃”党的政策。“变”的目的,就在于为我所用。
“吃”政策者中,虽有种种情况和目的,但我们尤其需要戒备和揭露的是那种扛出“为民谋利”招牌的“观音菩萨”。象陕西省卫生厅长那样,他倒挂签批日期,从而把三十五人中的十二人列入工资升两级的范围;他更改定职时间,签批了十几个文件,从而使几十人有了“合法”技术职称。此类人,慷的是党和国家之慨,为的是有人喝彩拥戴,谋的是一己利害。不明底细者,倘搞“民意测验”,就要大上其当。
近日,又看到陕西省卫生厅那位领导认错改错的报道,这固然很好。但是,有谁又能够断言,全国其它地区和部门就不会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这类事情了呢?平心而论,这类“吃”政策的事,并非自陕西卫生厅始,报纸上不时看到某地某单位某某边整边改,边改边犯的消息,就是证明。看来,有的人已习惯于“检查过关”,反正“纸上谈兵”,损不了几根毫毛。为什么有人可以将政策变为红薯,又将“硬”红薯变为“软”红薯呢?就是因为在执行政策上缺少约束,其中有可以变软的因素。所以,见效的办法还是要立法!将政策法律化,将“软”的再变成“硬”的,不管他官居几品,只要他敢于“吃”政策,就让他吃了难消化,那时,就可能做到令行禁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