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改革需要上级支持——访徐州矿务局局长陈引亮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3
第2版()
专栏:

改革需要上级支持
——访徐州矿务局局长陈引亮同志
本报记者 刘燮阳 本报通讯员 黄志宝
6月上旬,煤炭部召开改革座谈会,江苏省徐州矿务局代表介绍他们坚持改革,推行经济总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受到与会代表们的赞赏。
徐州矿务局地处华东腹地,已有百年开采历史。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开采条件日趋复杂,矿井深度平均每年下延二十米,薄煤层比重不断加大,不安全因素增多,成本费用提高,每年产量以近五十万吨的幅度递减,亏损逐年递增,处境十分困难。自去年实行总承包制后,他们将七项承包指标,分解为四千多个小指标,分别落实到矿井、区队、班组、个人;对计划管理、资金使用、成本核算、产品结构、生产技术、工资奖励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打破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工人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从而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自从推行总承包制到现在十七个月,企业发生很大变化:产量由减变增,共增产煤炭一百零五万吨,企业扭亏为盈,共盈利五百七十多万元,比包干计划减少亏损二千七百八十万元;安全生产显著好转,职工收入增加,福利改善,矿工劳动积极性高涨,衰老矿区呈现出一派生机。
徐州矿务局的改革为什么搞得这么好?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这个局的局长陈引亮同志。
老陈笑着对我们说:“进行重大的改革,光靠企业本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得到外部,特别是上级部门的支持,没有这一条,改革要成功是根本不可能的。”
还是去年初,矿务局开始酝酿推行总承包制,上上下下犹豫不决。这时,煤炭部和江苏省派出联合工作组,同他们一道深入矿区进行调查,分析了三万多个数据,又对各矿井的生产布局、能力和环节进行细致审定,使徐州矿的同志看到了企业还有潜力可挖。在上级工作组的启示下,他们向省政府和煤炭部送交了总承包报告。江苏省政府接到报告后,召开省长办公扩大会议,属于那个主管部门办的事,当场拍板定案。同时,还决定给矿务局超产煤自销、吨煤补贴一元、资金允许使用等自主权。可是有些同志总是放心不下,怀疑承包的方向是不是对头?煤炭部领导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打电话告诉他们,在当前煤炭价格偏低的条件下,煤矿走承包的路是搞活企业的一种好形式,符合改革要求,不要动摇,要努力探索改革的新路子。
去年8月,徐州矿的生产出现好势头,煤炭大幅度增长。但是因超产煤的价格问题,有人说他们乱涨价,要有关部门清查帐目,并冻结他们超产煤所补助的六百多万元资金。当时,矿上干部心急如火,矿工人心浮动。江苏省政府一位领导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与煤炭部联系,并一道向中央有关部门说明情况,召集省有关部门会议,向大家讲清楚矿务局实行超产补助是符合国务院有关规定的,与乱涨价是两码事,不能冻结这部分资金,要为他们发展生产开绿灯。为稳定矿工情绪,省领导同志到徐州深入井下,听取干部工人意见,充分肯定实行总承包以来,煤矿在生产上取得的成绩。同时还帮助他们落实井下生产所需的特殊钢材和超产煤外运、塌陷村庄搬迁等实际问题。关键时刻,上级领导敢于负责,理直气壮地支持改革,给基层搞好改革增加了信心。
陈引亮说,人们常说改革难。难就难在一些人受“左”的思想禁锢,一些人存有世俗偏见。徐州矿务局实行承包使企业有了活力,这本是一件大好事。可今年初,又有些人害起“红眼病”了,有的怀疑包干基数的帐算错了,让煤矿占了“便宜”。有的说给下面权利太多了,要收回一点权利。面临这种情况,怎么办?矿务局兵分两路,南下北上,把改革中遇到的阻力向省政府和煤炭部分别作了汇报。省委主要领导当即作了批示,要求认真研究解决徐州矿务局承包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企业的权利不能改变。煤炭部两位副部长召集有关司局长会议,逐条逐项落实,保证承包条款全部兑现。
陈引亮同志深有感触地说:“一年多来,我们能够取得一些成效,虽有企业的努力,但更离不开上级领导的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