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桐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2-21
第2版()
专栏:

  桐油
桐油在我国是关联着千百万农民的一项土产。特别是在南方,从流传着的“家种千株桐,一世永不穷”的俗语中,可以看出它在农民生活中的地位。
桐油在我国出口贸易中,过去经常列在首位。而在生产方面,过去占世界年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现在亦达百分之八十左右。
桐油是由油桐树的果实中炼榨出来的。油桐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形似梧桐,种植适应力极强,以丘陵山地为最宜;但最怕寒冷。油桐可以分为五种。我国所产的是“三年桐”。民谚说:“一年是条棒,两年是条义,三年就有桐子摘。”所以称为三年桐。其次是“千年桐”。因为这种桐树寿命较长久(野生的可活数百年)。我国油桐分布区域甚广,自北纬二百二十度至三百三十度,东经一百度至一百二十度之间,凡冬季温度在摄氏二十度以上的地方,均宜种植三年桐。千年桐耐寒性较差,仅生长在长江以南较暖的地方。各省植桐最多的是四川、湖南、浙江、湖北、云南、贵州,其次是广西、广东,较少的是福建、安徽、陕西、河南、江西、江苏。产量以四川、湖南最多。油质以四川最好,一九二九年加拿大油质比赛大会上曾列为特等。
桐油的用途很广,过去曾经应用于八百五十余种工业方面。桐油有许多为其他油类所不及的特点,最显著的是粘着力强;因其质汁中含不饱和脂肪酸,极易吸收氧气与之化合为固体氧化物,故有保护物质的作用;又能防腐、防潮、防虫伤、防止破裂的功能,所以,船只、飞机、潜水艇的暴露部分,都要涂上桐油涂料。此外,如在制造油墨、油布,提炼煤油、汽油,电器绝缘,制纸工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用途。
桐油是出口物品之一,较有利益。因此,一九三六年,李宗仁、白崇禧盘踞广西的时候,为搜刮人民,设立了广西贸易处,专事限价收购桐油;并迫令老百姓植桐,掠夺厚利。抗战时,官僚资本家更利用政治上及运输上的优越条件,将私商很快地逐出市场。嗣后,更变本加厉地由伪财政部明令复兴公司统购统销,尽力压价收购,老百姓在销路缩减、售价过低的情况下(最低时一担桐油售价仅可得米一石),曾将自己辛勤培植的桐树砍伐当柴烧。更厉害的是,国民党匪帮利用统购统销办法残酷搜刮人民。如统销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桐农榨坊存储桐果、桐子、桐仁,如查有囤积嫌疑,得由复兴公司规定期限勒令榨油售予复兴公司”。因而贫苦的桐农更遭受了严重的压榨。又如第十六条:“私油没收后……以所得油价半数充奖,有眼线者给予眼线全部十分之三,缉获机关十分之二”,这简直是把桐农当成了盗贼。后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因西南公路不能通车,国民党反动派感到无法运输,才取消了搜刮人民的统购统销的办法。
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公私兼顾、内外交流的方针下,鼓励协助私商外销。如以去年为例,输出量估计约达过去输出最高时期(一九三三——一九三七)平均数的百分之九十。同时,在团结私商、共同前进的方向下,并未实行统销。在去年第二季中,因个别不法私商,以贴补外汇方法低抛,致国外价格垂萎。当时,有人曾建议人民政府统销,但政府亦因贯彻公私兼顾政策,并未实行统销,而积极设法并与私商团结协作,度过了难关,并争取到在国际市场价格上的主动。
桐油的生产在我国尚是一种半自然状态的生产事业,所以它的精确生产成本是很难计算的。但从粗略的计算,以及过去的经验上看,如一市担桐油能维持三石白米的价格,则桐农是有生产兴趣的。去年,国营油脂机构,就一直照顾着农民的利益,一般是各区收购的价格,每担都能维持到五百斤米左右。过去国民党反动派利用这种土产赚钱自肥,买枪炮打人民;解放后,老百姓用这种土产收入换米、换布、买农具,使桐油产地的农民得到了利益。这是不同时代的鲜明对比。今后我国的桐油,由于用途的广大,在国家的正确政策下,经过团结私商共同努力,销路是不成问题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