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好戏磨出好演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3
第8版()
专栏:

好戏磨出好演员
刘乃崇 蒋健兰
看了河北省艺术学校应届毕业生刘文静演出的河北梆子《陈三两爬堂》,令人兴奋不已。别看她小小年纪,唱得有韵味,演得有身分,显得很成熟。她熟练地掌握了真假嗓结合的唱法,能高能低,有刚有柔,特别是善于发挥河北梆子所具有的高亢激越、泼辣粗犷的特色。公堂上一段段大板唱,斥骂贪官时怨愤昂扬,让人解气;诉说身世时悲凄婉转,催人泪下。
《陈三两爬堂》刻画了陈三两这样一个博学多才,善良正直,身陷烟花妓馆,却从不肯向命运低头,敢于斗争的女性。情节并不复杂,只是剧情的发展,一层深入一层,一浪高过一浪,细腻、深刻地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使演员大有创造人物、刻画性格的余地。这出戏是七十六岁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刘香玉当年的拿手好戏,刘老师善于揣摩人物心理,善于深入挖掘剧本,给演员提供每一点做戏的机会,在唱腔和表演上尽情施展自己的艺术才能。刘老师选择了这样的戏来培养年轻的学生,是很有见地的。刘文静就在这样的好戏中锻炼了本领,学会了演和唱,更学会了创造人物的方法。看来好戏才能培养出好演员。
和《陈三两爬堂》同场演出的《扈家庄》,也同样证明了这个道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德珠,积几十年的经验,创造出这个既娇且骄的扈三娘的生动形象。他设计的大量的、难度很大的、形式很美的武打和身段,都能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特有性格。用这样的戏来培养学刀马旦的学员,不仅可以学武功,而且可以学会表演人物。扮演扈三娘的年轻的汪丽君,身上利索脚下稳,打得出色有性格。根基砸得好,对她今后演好其他剧目肯定大有好处。
刘文静演出的另一出戏《认弟祭弟》,剧本不够成熟,尽管写了法大于情的积极内容,但是没有塑造出感人的人物形象,没有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没有写出人物感情变化的合理过程,因此,尽管剧中有那么多唱,刘香玉老师又为之设计了很好的唱腔,刘文静的唱做也很认真努力,可是人物还是立不起来,怎么也不能象《陈三两爬堂》那样打动观众。用这样的戏来培养青年演员,她只能该唱时唱,该做时做,而达不到学习创造人物的目的。看来这是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们祝贺河北艺校培养出这样好的学生,河北梆子后继有人,振兴有望。也提出这样一点浅见,以供参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