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关怀贫困地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4
第1版()
专栏:

关怀贫困地区
本报评论员
我国农村形势很好,生产显著增长,农民生活改善,大家都是看到了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要求我们同时看到另一方面,这就是农村尚有局部地区和少数贫困户,在生产、生活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有一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今天本报读者来信中反映的闽东一个贫困山村的情况,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来信里所说的这类贫困现象,多出现在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山区、边疆地区。其中有些地区过去在战争年代曾经对革命作出很大贡献,解放以后理应得到较快的发展,政府在财政上也给予不小的支援。但在过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政策上“左”的偏差,这些地区生产、交通、文教、卫生、科技落后的历史状况改变不大,不少群众依然过着“吃粮靠定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穷困日子。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就是领导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果让这些贫困现象长久继续下去,不但会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愧对那里曾为革命做出过牺牲的父老乡亲。
少数贫困地区存在的问题,整个说来属于支流问题。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忽视它。支流问题拖着不去解决,越积越多,在一定条件下也会造成灾难。我们有些同志,过去那种搞浮夸、搞形式主义、报喜不报忧的毛病,至今没有很好克服,工作上只搞“锦上添花”,不去“雪中送炭”,谁一提到困难,似乎就是给大好形势抹黑。这种毛病如果不克服,势必助长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盲目乐观情绪,进而导致工作上的失误。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提醒各地,在当前农村大好形势下,要重视发现和解决支流问题。这对继续发展农村好形势是极为重要的。让我们在抓好主流,促进农村大部分地区经济继续繁荣兴旺的同时,下决心到那些贫困落后的地区去走一走,实地调查一下那里究竟是什么样子?有哪些困难?应当采取哪些特殊政策和措施?跟那里的干部、群众坐在一起,共同研究治穷致富的门路。能解决的问题就抓紧解决,那怕是解决一两个问题,总比空发议论好得多。我们深信,既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多数农村能很快富裕起来,这少数地区只要政策对头,经过努力,也一定能较快改变贫困面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