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4
第1版()
专栏:来信

穷山村希望
——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编辑同志:
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还有一些地方,特别是偏僻边远的山村,至今仍处于穷困落后的状态。
在闽东福鼎县与霞浦县交界的一条深峡谷里,有一个穷山村。这里地名叫下山溪,全村十八户,八十一口人。他们居住的房子十分简陋,耕种的土地全是贫瘠狭小的山坡地,粮食产量极低。他们祖祖辈辈吃蕃薯度日,偶尔到外地买几斤大米,只能在春节吃两顿,或供妇女“坐月子”吃几天。他们身上穿的破破烂烂,有的人买不起鞋子而光着脚板。他们的文化水平更低。解放三十多年来,这里只出过一个高小毕业生。据了解,在闽东山区尚有一些村庄至今生活仍很艰苦。这些地方大多数是解放前红军和游击队的根据地。
要使下山溪这样的穷地方富裕起来,依靠国家零星的救济见效不大。我认为只有从这里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并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方可从根本上改变其贫穷落后的面貌。下山溪村拥有一千二百多亩的山场,可以大力发展山羊,每户养几十只,这里就成了一个养羊基地。还可以把现有的灌木林逐步改变为杉木、柳杉等混交林;同时大量种植毛竹、棕树,做到长短结合,提高经济效益。这样,要不了多久,这里就能逐渐富裕起来。
实现上述富裕目标,就要实行一些特殊政策,例如,有关部门要舍得花一笔投资,帮助他们搞开发性生产,或由有关单位提供资金、种苗,同他们直接联办羊场、林场。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从外地引进人才、技术,并保送一些当地青少年到外地学文化、技术,然后回村领导生产。另外,建议国家能减免粮食征购任务。在最好年景,下山溪全村平均每人占有几百斤粗粮。每年向国家交售之后,口粮往往发生困难。下山溪的群众迫切希望干部到那里去走走。福建福鼎县 王绍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