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四川天然气化工厂建设工程十三年拖而不决,损失严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4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四川天然气化工厂建设工程十三年拖而不决,损失严重
本报记者 罗茂城
四川天然气化工厂从破土动工到现在,已经十三个年头了,前后耗资八千二百万元,可是至今厂房还没有建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川天然气化工厂是国家计委和化工部确定建设的。1967年开始筹建,1971年9月正式开工,原计划用天然气为原料,生产乙炔、氯丁橡胶、烧碱、聚氯乙烯等多种产品,投资几亿元(1974年调整为一点三亿元),占地八百六十九亩,修一座拥有自备热电站现代化的化工厂。可是,领导的官僚主义使产品方向定不下来,总的建设方案变化无常,致使十多年来除修建了一些仓库、宿舍、码头、电站、锅炉、水泵等生活和生产辅助设施外,厂房尚无踪影,全厂一千多名职工无所事事。现在,每年用于维护设备及职工工资开支就达一百七十万元,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这项工程全面铺开之后,化工部对建设方案变了三四次,全厂总平面布置图变动了八版九次,至于单项工程的变动就更多了。对建设资金也没有集中使用,而是零敲碎打,每年只安排几百万元,就是对这几百万元的投资,也经常因材料供不上而停停打打,窝工待料。对工厂的关键设备——天然气制乙炔设备,是引进还是试制,十多年来也一直未落实。其它化工车间的建设都由此而一拖再拖。
由于工程竣工遥遥无期,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热电站等设备因工期拖长未能安装使用,每年要花大量人力进行维护。更为可惜的是,部分原订的设备由于建设方案的改变已不能再用了。例如,专为该厂氯丁橡胶车间试制的特大型冰机和配套的五千千瓦大电机,也由于产品方案改变而造成长期积压不能利用。到1983年底,库存物资中申请削价处理的达五百零二点七万元(削价后为一百七十三点五万元),申请报废的九百一十六点四万元。大量土地长期闲置不用。大部分土地虽已进行了平整,但一直没有进行建设,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大量人力长期不能发挥作用,许多技术人员由于工程长期上不去,荒废了技术,丢弃了学业,有力无处使。
这个厂的问题已多次向化工部反映,但是,化工部有的同志认为主要原因是四川天然气供应不上,并未检查本身的责任。据了解,当初工程开工时,四川是能提供天然气的,后因工程迟迟不能确定,天然气则另作分配。现在提出要按原计划供气,四川已无能为力,况且厂房至今也还未建。
近年来四川省有关部门同化工部商量决定该厂建设一千吨级“有机硅”生产车间,但因投资、原料供应、产品销路等问题还在扯皮,该厂何日能生产尚难预料。
该厂广大职工强烈要求化工部,在当前整党中下决心边整边改,尽快拿出解决问题的决策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