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他们在呼唤着和平与统一——访板门店合作农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5
第6版()
专栏:

他们在呼唤着和平与统一
——访板门店合作农场
周必忠
汽车驶出开城约摸片刻时辰,前方不远处便出现了一道一人多高的铁丝网。板门店合作农场就坐落在铁丝网外的非军事区里。
正是冬天,路旁一方方平整的田地刚刚秋翻过,泥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一辆辆拖拉机满载着农用物资在奔跑。一幢幢二至四层楼的住宅,参差错落。家家阳台上几乎都种有盆花,屋顶上立着密密麻麻的电视天线。正休寒假的孩子们在溜冰场上欢快地滑行,不时扬起阵阵笑语歌声。这农场呈现着一幅宁静升平图景。
据朝鲜朋友介绍,这个农场是1959年底从邻近的和平合作农场划分出来单独经营的,这是非军事区全境内唯一的一个合作农场。二十多年来,农场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现在,全场有一百八十六户人家,一千零五人,其中农场员三百六十五人,分住在两个村落。由于实现了机械化,平均每町步水稻产量达六点七吨,玉米产量达六点五吨。一个人参作业班种植二十町步人参园,年产三吨。一个种畜作业班饲养着四十五头母猪、三头种猪、一百五十只兔子、四百五十只鸡。直属果树分组经营着七町步果树,每年收水果八十吨。直属蔬菜分组每年可收各种蔬菜四百吨。随着生产的增长,人们的收入也显著提高。1982年,户均分配达二千八百元。从1981年10月到1982年4月,新盖住宅楼五十四栋,社员全部搬进新居,家家都有电视机、缝纫机。
面对着眼前的一切,我问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一位朝鲜朋友不假思索地说,生活在非军事区,思虑得最厉害的就是:非军事区什么时候才能永远从生活中消失。“我们巴望着同离散的亲人团聚,一起过和平劳动的日子,不愿意看到亲手建设起来的幸福美好光景再度毁于战火。”从他的语气中,记者强烈地感到,“要和平,不要战争!要统一,不要分裂!”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愿望,也是全体朝鲜人民的共同愿望。
农场第一作业班班长崔顺男的遭遇,就是一个生动的证明。1950年11月,他父亲崔永录被迫南去时,他才七岁。而今,他早已大学毕业,当了十几年的农艺师,成了四个孩子的父亲。
1978年,他由于对农业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被推荐出席了全国农业大会,并得了奖。回家后,年逾花甲的老母亲金京礼睹物伤情,对他说:
“你爹要在,看到你出息了,该有多高兴!”
在他和记者一起回忆这些往事时,看得出来,因战争而带来的骨肉分离之苦在他的心上刻下了多么深的创伤。
在农场场部近旁,高高矗立着一座铁塔。塔尖上,飘扬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塔高一百五十米,乘升降梯登塔放眼望去,对面南朝鲜太成洞里的村舍、教堂清晰可辨。作为板门店停战谈判委员会会址的那一排平房,也近在咫尺。
离开农场时,已经暮色苍茫。按农村旧日的习惯,该是炊烟四起的时分了。
回首望着那渐渐远去的点点灯火,心头萦绕着朝鲜朋友的话,记者祝愿硝烟永远在这块土地上消失,而炊烟则永远从家家户户按时升起。(附图片)
板门店合作农场的农场员住宅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