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一批部队作家到前线体验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5
第7版()
专栏:

一批部队作家到前线体验生活
本报讯今年四月上旬,在祖国云南、广西边疆还击越南侵略者的炮声震响后,根据总政文化部的要求,全军有五十多名作家和业余作者先后奔赴广西、云南边防前线体验生活,一批描写边防军民英雄业绩的文学作品正在酝酿、创作中。
组织作家到部队基层去,到守边御敌斗争的第一线去,是提高当前军事文学思想艺术质量的关键之一。作家们到前线后,不怕流血牺牲,积极要求到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去。昆明军区创作员黄天明、万元德冒着战火,紧跟步兵分队登上了主攻阵地。年过六旬的老作家苏策在去前线途中,所乘车辆被越军炮火打坏,他毫无畏惧,沿着攻击路线步行到达主峰阵地。在前线,作家们不是一般地进行战后采访和收集故事,而是置身于第一线,置身于主攻部队,因而具体地体验了前线生活,真切地看到了前线将士的英雄事迹。沈阳军区作家王中才说,我这次到了前线,第一次体验了前线生活,我所得到的战争素材是会写尽的,但是给我的感受是一辈子用不完的。南京军区剧作家刘川说,过了多年的和平生活之后,来到前线,思想感情和在家里截然两样,脑子里装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战士形象和战斗场景,以后无论是反映现实军事斗争生活,还是写革命历史题材,下笔时心里就比较有数,能写出战场真实的情与景了。到前线的同志们认为,只要更多地组织有功力的作家上前线,出现象《高山下的花环》那样或超过它的作品,是可以预期的。
深入到前线,作家们真正理解了战士,深入到他们的心里,在思想感情上息息相通,因而加深了对新一代军人的认识。作家们感到,很多事情过去坐在屋里听人讲,是不能理解,甚至根本不相信的。到了前线,和指战员在一起,就理解了,相信了,感奋了。在前线,作家们更强烈地感到八十年代战士有文化、有理想的新特点,看到随着大批军校学员和大学生担任战斗部队各级军事领导以后,给部队带来的新的精神面貌,同时也体验了基层干部的实际困难。刘川同志说,这次深入前线,不仅是生活素材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一种感情的积累,对今后军事文学创作将发生有力的推动。王中才同志说,在前线我得到了大量关于战士们生与死的故事,但这已不是我的小说、散文和诗的素材了,而是矗立在我面前的崇高的思想,伟大的情操,巍峨的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象一把把洁净明亮的刻刀刻着我的心。
前线扑面而来的大量英雄事迹激发了作家们的创作激情,他们决心写出无愧于前线指战员的好作品。昆明军区作家彭荆风在战斗打响后,不顾病痛,带着氧气袋赶到前线,并着手创作反映收复老山、者阴山战斗的报告文学。沈阳军区作者张正隆构思了反映法卡山英雄营的长篇报告文学;王中才准备写两部中篇小说和一部大型报告文学;济南军区创作员李荃要写一部中篇小说。有些作家写的散文、诗歌已开始在报刊上发表。
为了进一步推动作家深入生活,总政文化部于六月五日举行报告会,请刚从云南、广西回来的作家报告前线情况和深入生活的体会。总政文化部顾问李伟、副部长李瑛讲了话,号召部队作家满腔热情地到前线去,到重点工程的建设工地上去,到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火热斗争中去,重新认识时代,认识部队,认识自己。
总政文化部准备在下半年继续组织作家深入广西、云南边防部队生活。(文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