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欢迎侯北人画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5
第8版()
专栏:

欢迎侯北人画展
冯其庸
侯北人先生,是旅美的著名中国画家,1981年我应斯坦福大学邀请在加州讲学时,与侯先生相识,曾多次访问他的画室“老杏堂”,并欣赏他的许多杰作,至今印象极深。
使我惊奇的是,侯先生的画具有那么强烈的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和传统风格。我看了他的一幅桂林山水,画面峰峦重叠,烟雾迷蒙。面对着这幅画,我简直好象回到了漓江边上阳朔的莲花峰下,那空蒙的山色,清澈的江水,近处远处重重叠叠奇形怪状而又秀气逼人的山峦,特别是飘浮在江面上的一叶叶的竹筏,有时还传来一声两声的渔歌……,这一切,都使我深深感到画家通过画面表达出来的故国之思。这幅画的上端,已有大千居士的题诗:“八桂山川系梦深,七星独秀足幽寻;漓江不管人离别,翘首西南泪满襟”。诗后小记云:“桂林之游,忽忽已是三十年前事,可胜叹喟。爰(注)。”显然,这幅桂林山水同样也打动了大千居士的故国之思。
侯先生的画,是有突出的成就的。依我的浅见,至少可以指出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是构图,二是意境,三是设色。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是极难的,难在要远近得宜,主次有序,虚实相生。侯先生在构图上可以说是匠心独运,布置得宜。宜在何处?宜在“自然”二字。看他的画,不使人感到是画出来的,是有意经营布局的,相反使人感到是看的真山真水。山水画构图之难,还难在容易重复,落入常套,跳不出自己的
“框框”。侯先生的画几乎可以说是没有重复的构图。石涛说:
“搜尽奇峰打草稿”。为什么要“搜尽奇峰”?从生活方面来说,画家要尽量吸取新鲜的东西,从构图方面来说,画家也要捕捉新的形象,构成新的画面。我看北人先生的画,就是面目常新,这是十分可贵的。
中国山水画,尤重意境。意境有有人之境,也有无人之境,但是无人之境有时又使人感到有人。如《醉枫楼读书图》,画面上没有一个人,只有两间房屋,而大千居士题云:“千林渴雨秋如赭,丛木含霜醉未醒;我欲移家蹑高躅,朝昏长听读书声”。这首诗真有画龙点睛之妙,把画家掩映半面的地方,干脆一语道破,令人如听琅琅书声,这不是无人之境里就有人了吗?反过来有人之境有时也会使人反而感到空山寂寂,阒然无人。如《唐人诗意图》这幅画,画面上分明有两个人,但是却给你寂寂空山的感觉,起着如唐诗“鸟鸣山更幽”一样的作用。
侯先生的设色,也是有独到之处的。他擅用泼彩法,当然这种画法,当代许多画家都喜欢采用。但北人先生的泼彩,于泼辣中又极严整,于恣肆中又极雅逸,色彩浓丽而又雅淡朴素,这就难能可贵了。
侯先生的这次画展,是应中山书画社的邀请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中山书画社以及京中的许多老画家,都为这次画展做了不少筹备工作。友谊出版公司并为侯先生出了大型的画册,目前已经付印。
我们热烈祝贺侯先生的这次画展能取得圆满成功,为中美文化交流增添光辉的一页。
(注):张大千,名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