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有生命的文学——《外国文学——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专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5
第8版()
专栏:

有生命的文学
——《外国文学——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专号》
宗璞
1981年我去澳大利亚访问时,还在《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也许出于职业习惯,乃有小小雄心,想在回来后编一期澳大利亚文学专辑。总因自己疏懒,未能如愿。今天看见《外国文学》杂志出版了《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专号》,不禁雀跃者再,写篇小文介绍,是义不容辞的事。
这已经是《外国文学》编出的第二期澳大利亚文学专号了。听说他们编辑部人很少,还是兼职,从成绩来看,效率是很高的。我们介绍澳洲文学,不只因中澳两国人民的友谊,也因为它本身是有特色、有生命力、有前途的文学。亨利·劳森笔下的伙伴情谊一直打动人们的心。现在的作品已完全不同于开创时期,也吸引人们注意。现实生活在变化,作品基于生活,当然也在变化。澳洲作家中有怀特这样年过七旬仍在孜孜不倦写作的大作家。久住意大利的莫里斯·魏斯特去年已回悉尼定居。正在盛年的基民利创作力如汩汩泉水,不断出书。较年轻的穆尔豪斯在努力采用各种新手法。有作家方能有作品,各种不同的作家保证了作品的丰富多彩。
这一期专号着重介绍六十年代前后成长的一批作家。穆尔豪斯是其中佼佼者。他和女诗人道伯森去年曾访问我国。记得谈话间他曾说用新手法写作是他的方向,还说他写了一个人物出现在好几个短篇中,每篇写一个方面。我看过他几个短篇,印象不一致。专号中还有别的不同风格的作品,有的我喜欢看,有的不大喜欢。却觉得该这样选。我想一个国家内的文学创作有各种流派,是应该的。各国之间对文学情况互相有所了解,且不说了如指掌,是必要的。彼此的影响、借鉴也是不可避免的。工作中取舍作品,绝不能凭个人好恶。编辑生涯二十余年来,对此深有感受。如今已离开编辑部,也仍时时以此自戒。
这期译文也有特色。短篇小说列在第一篇的《男人的世界》译者是陆文夫,只译文就有滋味。这是作家翻译的不一般处。越来越多的作家不只重视读外国文学,也注意其文学的表现手段——语言了。身在外国文学界的作者如我,常自觉太不成器,应该努力学习。《鸡鸣》一诗译文很有趣。译者朱次榴别出心裁,每句都是十个字,按三、三、四断读。
欲自在图逍遥夜独出走
留灯明弃家室登上城路
至桥边却迟疑停住脚步
转回身沿来路步履踌躇
原文未见,不识其“信”如何。然而译诗最难传达音节韵味,这译文已创造出一些了。
顺便说一句,这一期专号的负责人胡文仲(想来很多人认识他,“跟我学”主持人中不戴眼镜的那一位便是)编选了一本原文《澳大利亚短篇小说选》,不仅选材精当,且有注释,通过文学作品学语言,本是好办法。
不知不觉间,北京已是初夏。我们的一切都在渐入佳境。澳洲此刻正值深秋,想那色彩绚丽的秋色,更胜当年了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