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首都文化历史的见证——古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6
第8版()
专栏:首都文化风貌笔谈

首都文化历史的见证——古柏
劳允兴
首都柏树种植生长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城内外许多地方参天茂密成林,社稷坛、太庙古柏植于辽代,其实远自唐、五代时就有栽种,而规模较大的造林是明代永乐年间以后。如果没有这许多朴茂苍翠的古柏,静谧飘溢柏香的幽美境地,人们无从留连漫步,巍峨雄伟的殿宇也会因失去依托而显孤立。倘若北京文化历史缺少古柏见证,也定会黯然失色。然而可惜的是,这许多年古柏或凋零或遭斫伐,在有的地方,几乎是一株都不见了,如月坛内完全绝迹,只在坛东门外还能看到二三株。而先农坛遭受的破坏也是惨重的,并且直到今天还在继续。
先农坛启建于明代,坛内古柏森森,素有奇古的声誉。清末民国初年,伐柏拍卖,曾激起民愤,以后历遭毁坏,姑且不谈。解放后全坛仍有柏树五六百株,每日百鸟翔集,莺唱千啭,是难寻的佳境。观耕台、具服殿、雩坛、神仓,在翠柏掩映下雄姿壮丽。十年动乱,雩坛全被破坏,柏树滥伐殆尽,满目疮痍,不可恢复。坛东庆成宫周围的柏树也荡然无存。只是在内坛的育才学校校园内尚有一二百株,虽经学校师生着意爱护,但又怎能敌得住西面占据外坛的两家工厂,每日排放废气污染柏树林!这片柏林已呈萎谢状态。坛北太岁殿东侧的十余株,粗壮如二三人合抱,可是许多年来右邻工厂用树干做吊架,用铁缆钢条捆缚,大铁板、金属屑积压、填塞根部,古树受到严重伤害。现在是应该重视的时候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