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步入社会的第一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7
第7版()
专栏:

步入社会的第一课
本报记者 孙东民
每逢樱花时节,4月1日新的会计年度开始前后,日本列岛上少不了要有一番人事变动。在许多公司企业里,一些志得意满的人要升迁;一些到退休年龄的职工要离开工作岗位开始“第二人生”;上百万计的从学校毕业的青年则跨进了公司企业的大门。
日本学校的毕业生,“学识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具备了走上社会的资格”,但在日本企业家的眼里,他们仍不足以适应从业要求,须经过一段“入社教育”或“新职工研修”的训练。
(一)
东京代代木公园附近有一处“新社会人研修村”,属日本生产性本部劳动部的教育中心,是培训新职工的场所。从1968年到现在,每年春季都要培训数以万计的“新社会人”。4月上旬记者前去采访,得知今年至少有二百家公司企业组织的一万二千名新职工前去进修。
据“研修村”负责人土屋纯一郎先生介绍,“研修村”是在日本政府文部省、劳动省、通产省、总理府的支援下成立的,目的是“培养有广阔视野的产业人和为事业奋斗的精神”。土屋先生拿出一份研修计划,上面写明研修的目的:理解劳动的真正意义、熟悉工作的基本、通过实习掌握业务知识、学习企业组织原理、培养向未知的环境挑战的勇气。
在该村研修的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白天按各公司制定的教育计划研修,晚间由日本生产性本部派出讲师讲授经营环境、企业战略以及有关开发人材、振兴经济的知识。讲师有评论家、经济学家,也有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课长、大公司的社长,还有精通体育运动的专门家。学习生活十分紧张,从清晨六点半起床到晚间十一时熄灯,清扫住处,集体出操,讨论,实习,参观讲评,一天下来,精疲力竭。
日本生产性本部的经营开发部还通过举办讲座,每年对一万名左右的新职工进行培训。以男性新职工为对象的培养计划,内容有“八十年代的企业与企业人”、“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对话”等等。还包括如何打电话、如何作计划写报告、如何接待顾客等基础业务训练。
各个企业根据需要不同,培训新职工的内容、方式也各有特色。东洋工程技术公司主要经营成套设备的设计和经营管理,合同对象多在国外,掌握英语是工作的必要条件。该公司今年在神奈川县某市组织新职工研修时,六天住宿生活中除看病外,规定不说日语,用以提高外语的会话能力;日本水产公司的男职工要先在渔船上生活二十天到六个月;今年还有“地狱般的新兵训练”,要求从清晨4时起用“自我发现、自我纠正”的方式自学从待人接物到记笔记的方法,据说今年有十八家公司的一百七十多名新职工参加;还有的让新职工跑到街上唱歌或大声讲话,据说目的是“去掉羞耻心,克服消极性”。
(待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