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科研与推广结合 省内与省外协作 太湖银鱼在滇池落户 两年银鱼产值约三百五十万元,相当引殖费用的三百五十倍以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8
第2版()
专栏:

科研与推广结合 省内与省外协作
太湖银鱼在滇池落户
两年银鱼产值约三百五十万元,相当引殖费用的三百五十倍以上
本报讯 记者江世杰报道:太湖水产珍品——短吻银鱼,从江南水乡到云南滇池安家落户刚四年多,现在已成为滇池水域的重要商品鱼种。1982年和1983年,银鱼产量共七百万斤,产值约三百五十万元,相当于当初全部引殖费用的三百五十倍以上。今年四五月间,中国水产学会赴云南考察团在滇池实地考察后指出:滇池引殖太湖银鱼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坚持科研与推广相结合并开展协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浅水湖泊,面积约四十五万亩。近十几年滇池水体透明度下降,浮游生物增加,鱼类种群组成中原有的土著鱼类逐渐绝迹。尽管每年花费大量资金投放家鱼鱼种,但鱼获量长期徘徊在一千万斤左右。1978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到云南进行高原湖泊资源综合考察,发现滇池的水温、水质、水生生物等条件优于太湖,有发展银鱼的可能性。1979年4月,他们在昆明市水产公司和滇池渔业管理委员会的协助下,向滇池投放银鱼苗六千八百多尾,这年年底和第二年,就收集和捕捞到银鱼的成熟亲体和幼鱼。在这个基础上,1981年云南省水产研究所接受云南省科委和省农牧渔业厅的委托,两次派人去太湖采集银鱼的受精卵一百四十多万粒,空运回昆明孵化,投放滇池六十七万多尾,同时对银鱼在滇池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壮大了滇池银鱼种群。
中国水产学会赴云南考察团的专家们预测,今年滇池银鱼产量比去年将有大幅度增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