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任务——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谈推广普通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6-28
第3版()
专栏:

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任务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谈推广普通话
本报记者 艾丰
推广普通话似乎冷落许久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史学家周谷城教授,又从新的意义上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他在六届人大的一次代表团长会议上谈到此事,后来他又向记者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赞成提倡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汉族干部学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干部要学习汉语汉文。”
八十六岁的周老以肯定的语气谈了上述的话之后,把话锋一转:“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在实际生活里,常常没有统一的汉语。”他以自己家庭为例,“我是湖南人,说湖南话;我老伴是陕西人,说北方话;儿子是上海长大的,说上海话;儿媳是宁波人,认为宁波话最好,在她带动下,孙子、孙女都讲宁波话。三代、六个人,四种话,互不相通,你说讨厌不讨厌?”
接着,周老以学者特有的逻辑性语言论证:“你不能说湖南话不是汉语,你不能说上海话不是汉语,你不能说宁波话不是汉语。可是,你让人学哪一种汉语呢?因此,必须有一种统一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普通话,也就是电台广播员说的那种语言。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不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要学,汉族也要学,各族人民共学普通话。”
统一语言的重要,记者也有切身的感受:出了上海火车站,要租汽车,可出租汽车站的服务员满口讲的上海话,弄得在场的绝大多数外地人莫名其妙。“有时,在国内采访也要带翻译呢!”周老把头一点:“对,这算一例!”他说,他虽在沪久住,上海话也说不来,有一次到商店买纸,因为语言不通,售货员和他双方都发起火来。他风趣地说:“我这么大年纪的人,吵起来太失体面了。还是让我老伴出面买了纸。——外地人到上海,说上海人骄傲,其实也不一定,是他们不懂你的话。”
推广普通话是关系到各族、各地人民之间团结的大事,也是交流经济、科技、社会各种信息的重要条件。周老说,这个问题在有关法律上作了规定,但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大力贯彻。教育部门要把这个责任承担起来,经常督促、检查。社会也要形成舆论:少说“南腔北调”,多讲普通话。少数民族与汉族固然应当相互学习,但最要紧的还是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学习普通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