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改革的浪潮与文学的探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02
第7版()
专栏:

改革的浪潮与文学的探索
  宗杰
文学创作总是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时代潮流的前进而前进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进行拨乱反正,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要把体制改革作为一件大事抓好。当前,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乎处处议改革,人人谈改革。改革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震撼着亿万人民的心弦。改革的呼声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最强音。
改革是推动我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着现实生活和人们精神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期望作家迅速地反映时代脉搏的跳动,通过文学看到我们伟大时代的壮丽图景。我们许多作家也正是努力这样做的。几年之前,当改革刚刚兴起的时候,我们有些作家就敏锐地觉察到这个历史趋向,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正在萌动着的改革力量,努力塑造那些四化创业者的动人形象。近年来,许多作家更以反映改革为己任,力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出我国社会生活中涌动着的改革的浪潮,并以此感染和激励读者,推动改革的前进。这些作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人们对于改革的理想、愿望和追求,也反映了改革的带头人的艰苦曲折的斗争。这些充满着生气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有些文学中的四化创业者的典型,已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这些面对现实,热情反映党所领导的四化建设、反映改革生活的作品,尽管有的不够成熟,有的甚至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就其立意和主导方面来说,是顺乎潮流,合乎人意的。反映改革生活的作品,是我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中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有人认为,改革刚刚开始,改革本身都还在进行探索,文学创作何必匆匆忙忙去写改革、“赶浪头”呢?我觉得,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不赞成过去那种所谓“写中心、演中心、画中心、唱中心”的简单化的观点,也不主张作家对生活采取不假思索的轻率态度。但是,敏锐地反映当前的改革生活,并不是什么“写中心”、“赶浪头”。改革已经是我国当前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这是文学对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现实。我们的作家同迅速发展着的现实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断深入到急剧变化着的生活中,去吸收创作素材和诗情画意,正是他们的创作富有活力、富有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对于作家们的这种热情,应当加以鼓励,而不应加以责难。当然,正象改革本身是一种新事物,有待于通过探索,逐步去充实、去完善一样,反映改革生活的文学创作也是一个新的艺术尝试,有待于作家通过探索,逐步去充实、去提高,使它从内容到形式更完美、更厚实。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以期推动反映改革的文学创作的发展。
文学要反映改革生活,就不可避免地要反映改革进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斗争。改革是一场斗争。要改掉那些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规章制度,要革除那些长期沿袭下来的不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官僚主义、绝对平均主义等弊端,要触动那些旧的习惯势力,就不可能不进行斗争。文学作品反映当前的改革,可以而且应该反映改革进程中的矛盾和斗争。回避矛盾也就不可能创作出富有生气的、具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的作品。我们许多作家富有“真正艺术家的勇气”,敢于揭露矛盾,触及时弊,对那些阻碍四化的落后思想和陈腐势力,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鞭鞑。批判是不讲情面的,但态度是热情的,他们的作品能给人们以鼓舞的力量。这主要在于,他们注意到,我们今天所进行的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下进行的。尽管在改革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甚至还会出现曲折,但相信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改革是一定会胜利的。文学作品在反映改革中的矛盾、斗争乃至挫折时,能表现出整个社会的“积极的背景”,表现出改革必然胜利的趋势,这样,不管矛盾斗争写得多么尖锐,作品仍然是积极的,鼓舞人们前进的。如果把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写成不可克服的矛盾,把改革的尝试写成毫无成功的希望,这就会违背作家反映改革的初衷。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写出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流动着的改革的巨大的涌流,写出改革必胜的力量,从而鼓舞人们进行改革、建设四化的胜利信心。
努力塑造四化创业者、改革带头人的典型形象,是反映改革生活的文学创作的重要课题。在我们当前所进行的伟大改革中,必然会涌现一批敢于率先执行党的方针路线、领导群众改革的带头人。文学创作反映改革生活,可以而且应该大力塑造四化创业者、改革带头人的形象,并通过他们来激发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近几年来,反映改革生活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四化建设的虎将形象。这些四化创业者、改革带头人的艺术典型之所以能活在人们的心里,就在于作家坚持从生活出发,从社会生活的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去描写人物的命运、遭遇和性格,把他们看成是血肉之躯,而不是神,不是“高大全”的超人;写出他们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不是变成抽象概念的演绎。这就是我们许多反映改革生活的作品感人之所在。当然,也有少数作品,按作者的本意也许要写出改革的艰难和从事改革的人们的命运、遭遇。但是由于过多地渲染了这些人物的“孤独感”,或者着意写他们的失败结局,在客观上给人以消极的感觉。写四化创业者的艰难、苦闷、甚至失误,只要符合生活的真实,并不是不可以。但也不能不注意到,我们今天从事改革的不是少数几个人,而是一支浩浩荡荡的改革大军。作为改革事业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他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甚至要付出一些代价,但他们不会孤立,他们的挫折也总是暂时的。我认为,文学作品反映改革,塑造改革带头人的形象,不应当过多地渲染他们孤军奋战和他们的悲剧结局,而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写出他们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让读者感到,在这批改革带头人的后面,广大群众是强大的后盾,只要把群众带动起来,其势将排山倒海,不可阻挡。这样表现改革带头人,将可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改革生活的本质方面。
我们的作家要反映时刻变化着、前进着的改革生活,就需要深入到改革生活的潮流中、漩涡中,同改革的大军同呼吸共命运,对改革生活进行宏观的历史考察和微观的深入解剖。改革在探索,反映改革的文学也需要进行探索。我们相信,经过作家们的努力,将会有一大批反映改革生活的优秀作品,如参天大树,屹立于社会主义文学之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