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不会被遗忘的人——怀念袁牧之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02
第7版()
专栏:

  不会被遗忘的人
  ——怀念袁牧之同志
荒煤
今年6月30日是袁牧之同志逝世六周年。他的文集总算快出版了。回忆我和牧之同志的一些交往,实在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惆怅笼罩心头。
第一次看他的戏,是1932年的秋天,牧之和王莹合演的丁西林写的独幕剧《酒后》,我很欣赏牧之的演技。后来又看了他在《怒吼吧!中国》、《回春之曲》等话剧以及影片《桃李劫》中的演技,更觉得他是一个好演员——当然,也感到他演电影的舞台腔太重。
但是,我和牧之认识却很晚,那是在1953年的春天,我刚调到电影局来不久。他细心地热情地向我介绍了电影方面的情况,当我和他握手告别时,他突然微笑着指着我刚才坐的地方,说了一句:“你坐的,就是波儿常坐的位置!”走在路上,我还不禁揣摩着这句话的含义,是指我应该把陈波儿同志去世后那份领导电影艺术创作的工作和责任都挑起来呢?还是指我应该象波儿同志一样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很好地和他合作呢?我当时实在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把波儿同志撂下的重担挑起来。但是,我从这句话里感到了一种信任和期望,这使我这个“影盲”有点惶恐不安。我想,我应当向牧之同志这位党内专家好好学习,跟他好好合作。
然而,很不幸,我们之间的愿望始终没有能够实现。他因病经过长时间的休养,后来又希望进行创作,终于离开了电影界。大概是1958年他举家迁往昆明之前,他又约我去他家长谈了一次。他征求我对他的意见,我很坦率地表明我的心情,认为他是我们党在最困难的时期把他送到苏联去学习电影工作的一位老同志,现在居然完全脱离电影事业,我感到十分遗憾。他诚恳地表示接受我的批评,也真诚地表达了他的心情和处境,例如反右派运动中,有人怀疑他是什么长影“右派集团”的幕后人;他的身体也不好,而且他有一个创作计划,他认为很重要,并且早在苏联的时候,就酝酿写作了。他希望晚年集中时间完成这部作品。但请我原谅,现在他不能告诉我详细的内容。就这样,我们分手了,一晃就是二十年,再也没见过面。我只记得林杉同志透露过一点信息:牧之同志大概是企图用中国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拍成一部影片,用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1978年春天我重返北京,记不清哪位同志告诉我,牧之还在北京,身体仍然不好。我倒想去看看他。问了电影界的几位同志,有的同志根本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有一位同志对我叹息道,他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听了这些情况,我反而更加迫切地希望看到他,终于我在一个下午跑到三里屯,和牧之同志在一间小小的屋里见了面。他本来躺着,见到我就从床上坐了起来,紧紧地和我握手,然后半靠着床头谈起来。我觉得他的精神很好。苍白的脸上显出了兴致勃勃的光彩。他告诉我,他的那本著作终于即将完成了,无论如何请我看一下,我不禁笑道:“这还用说吗?”
可是,我怎么能想到,这就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6月30日,我听到牧之病危的消息,急忙赶到医院的时候,他刚刚去世。我掀开被单最后看了他一会,他苍白的脸上显得异常严肃和平静。我的幻觉,似乎听到一种声音:“他现在真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
几个月后,朱心同志和袁牧女母女二人拿来一部稿子——《小小环球》送给我,委托我设法出版。当天晚上我反复翻着这部稿件,感情很复杂,很兴奋,因为长期象谜一样始终使我猜不透的这部作品,我终于看到了。一边读着,一边感到钦佩。从创作意图和全稿的注释中可以看到,牧之同志确实下了苦功,读了许多书,对社会发展史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广,从人类的起源、生产力的发展、婚姻制度直到童话、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创作的许多理论,都进行了探讨。也知道了这部著作真正完成的时期,正是在十年动乱中,全家下放湖北均县农场劳动的时候,我仿佛能看到牧之一面哮喘、一面挣扎写作的情景,既为他的毅力和精神所感动,也不能不感到悲愤。当电影出版社要出牧之的文集时,我再三提议,请他们把《小小环球》作为附录,随文集一起出版,以作为牧之同志逝世五周年的一个纪念。
总之,这本文集可以概括牧之一生的努力,也可以看到他思想发展的过程。他早期的剧作显然有艺术至上的倾向,但后来受到左翼运动的影响,参加了革命戏剧电影工作,走向了革命现实主义的道路,在党的领导下,拍摄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桃李劫》、《都市风光》、《马路天使》等优秀影片。他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学习和实践的经历,可惜没给我们留下什么文章。之后回国,在解放战争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电影工作;建国之后,为新中国人民的电影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培养新的电影创作人员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他为建设新中国电影事业所作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后半生,则以《小小环球》这部作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的同志谈到,以牧之的才能,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孜孜以求而没有结果的创作,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是文集出版之后,我们大家就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悲剧。
仔细看看《小小环球》的创作意图、创作构思和前言,你不能不惊叹他为了一个宏伟的创作的意图和设想,发挥了多么天才的想象能力,进行了多少艰巨的劳动!他认为从有阶级到消灭阶级这一空前伟大的转化时代,如果用文字作品来概括和总结的话,那末也只有借用神话的故事,除此别无他法。我认为,倘若不是经过十年内乱,容许牧之继续把拍摄电影的意图和计划、连同剧本都写了出来,以牧之的才能和努力,你怎么能预料到他不会拍出一部令人震惊的影片?!我是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古语的。非常遗憾的是,十年动乱夺去了他的时间,更加摧残了那衰老的身心,使他壮志未酬身先死,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他在文集中宣告,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生活在毛泽东思想的故乡和这个伟大的时代,感到无限的幸福。“有这样的时、空和条件,就自然而然地反映成一个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来歌颂这个伟大的时代。”
他就是为了这个理想,不计成败,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人!因此,他是绝不会被遗忘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