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文明风满“八家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03
第4版()
专栏:

  文明风满“八家楼”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逸仙北一路八号楼,住着八户人家,众称“八家楼”。八户人家三十多年如一日,文明礼让,和睦相处,被评为湛江市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去年又被广东省授予“文明和睦”光荣称号。前不久,八家楼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参加了广东省1984年度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表彰会。
八家楼是一幢已有40多年历史的旧式土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住户人均居住面积只有两平方米。他们根据现有的条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把东西放置得整整齐齐。他们曾长期共用着一个十平方米的厨房,一间小冲凉房,一个水龙头和一个水表,在一起煮饭、炒菜,有说有笑,你谦我让,气氛十分融洽。用水用电,他们本着节约的原则,先人后己,做到使用尽量少,付钱比人多,从来没有因生活小事发生争吵。即使出现一点问题,他们也能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妥善处理。住户杨女用在厨房打开水,因人多拥挤,将开水碰撒在张玉玲的脚上。张玉玲的脚当即起了泡,后来感染化脓,不能走路,医治十多天才好。张玉玲对此不仅毫无怨言,还劝杨女用不要为这件小事费心。
八家楼的居民互相照顾,习以为常。他们这种好风气是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早在五十年代初,他们当中有些人孩子年幼,无人照顾,影响工作,邻居就主动帮忙,全楼就象一个大家庭。平时晾晒在天棚和走廊的衣服,遇到下雨或掉在地下时,就有人拾起送到主人家中。三十多年来,八家楼没有丢失过一件东西。
八家楼的八户人家互爱互助,亲如骨肉。居民王永忠得了重病,久卧不起,身边只有一个四岁的孩子。邻居们对他们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王去世时,工休在家的李发植,积极协助居委会干部办理王的后事。他联系火葬,运送遗体,送骨灰给死者在农村的亲属,往返六次,不辞劳苦。火葬场的同志把他误认为是死者的亲兄弟。几年来,邻居们每年捐钱买物,派人专程看望王永忠的遗孤,使这个曾经在八家楼生活了四年的小邻居及其亲人深受感动。
叶秀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