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阅读
  • 0回复

打开竞争绿灯——基本建设和建筑业改革述评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04
第2版()
专栏:

  打开竞争绿灯
  ——基本建设和建筑业改革述评之二
  本报记者 鲁牧
在基本建设和建筑业中,实行竞争可以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有利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在竞争问题上,有人有种种疑虑,当前,只有驱散疑云,才能打开竞争局面。
鼓励竞争是不是搞资本主义?现在确实还有人认为,招标投标、搞竞争是资本主义的办法。其实,招标投标、开展竞争,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运用,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运用。深圳的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搞招标投标,开展竞争,是在基建主管部门领导、组织、协调、监督下进行的,它与计划经济为主的原则并不矛盾。招标投标、参加竞争者(外商例外)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组织,目的都是为了把国家的工程多快好省地建设好;既让甲方提高投资效益,又保证乙方有合理的利润,何害之有?运用竞争手段,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好事。
竞争和不竞争大不一样。宝钢围厂河工程原打算指定几个单位按概算分段包干,这些单位要价都比概算单价高出许多;后来,将工程的大部分任务通过招标,承包给民工。结果,整个围厂河的工程造价比原概算节约了三百七十多万元。
类似例子,举不胜举。事实说明,没有竞争,“大锅饭”破不了;有了竞争,有了比较,就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使企业在竞争中向前发展。
竞争可以冲破关系网。广州市同志反映,招标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要先算帐,相当费劲,不少单位因此宁可照顾“关系户”,把招标丢在一旁。照顾“关系户”又不仅仅是怕麻烦、嫌费事,主要还是地区封锁、部门所有制的习惯势力在作祟。长春第一汽车厂急需修建五万五千平方米宿舍,决定实行招标制,承包给三个企业来干。揭标时发现,外省一个标定造价低、工期短的投标企业未能中标,原来是“关系户”在作怪,而这些“关系户”则是长期形成的地区封锁的结果。看来,要开展竞争,有不少固有的因循守旧的条条框框要打破,否则势必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广东省不保护落后的做法,值得称颂。在省外施工队伍大量进入广东之后,本地有些企业要求有关方面限制外来户,广东省建委立足竞争,决心逼落后单位背水一战。现在,广东施工队伍不但在本省站住了脚跟,而且开始进入了国内十多个省、市,在国外也承包了工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