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湖北恩施的复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2-24
第2版()
专栏:

  湖北恩施的复苏
鹤鸣
解放前的湖北恩施专区,是国民党官僚资本家和地主阶级的乐园,而广大人民则经常挣扎在饥饿线上。贫苦劳动人民,一件衣服穿两三代,七、八年中很少吃到油、盐。他们每年都有三个月、半年不等的时间,专靠挖吃蕨根(野生植物)度日,为饥饿而卖子鬻妻、甚至饿死的不知道有多少。鹤峰县成坪乡农民李桂芝,解放前就是为生活所迫,把四岁的男孩子和八岁的女孩子卖掉了;恩施见天乡一带,每年要饿死十几个人。
鄂西南有桐、茶、漆、麻、棓子五大特产,虽然出产丰富,但在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垄断下不能出口,因而使很多茶园、麻田被迫改种了鸦片。微小的山城的民族工商业,也在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摧残压榨下,日形萧条而纷纷倒闭。一百多家商店的鹤峰城,解放前停业的有二十二家;恩施朱砂溪纸厂、肥皂厂、皮革、酱油厂等小型工业,都在美货充斥下被挤垮了。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间,恩施专区所属恩施、建始、巴东、鹤峰、宣恩、利川、咸丰、来凤八县全部获得了解放。从那时起的短短一年中,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一切都在起着巨大的变化。广大农村在去年春天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减租反恶霸运动,从政治上、经济上初步打击与削弱了地主阶级的封建势力,农民依法从地主手中减回租粮三千万斤。七、八月间,人民政府又以一千零五十万斤粮食收购山货,以八百多万斤粮食作为救济贷款和低价出售,使农民得以度过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留下的荒歉,解决了生产资料的困难。农民生产情绪因此很高,开荒、施肥,使全区获得了丰收,各地平均收成达七、八成以上。解放一年多的恩施专区的农村,从此有了新生的气象。农民纷纷添置农具,以更好地发展生产。恩施九中村去年秋收后就添了二十头耕牛,一匹马,有十家共盖了二十七间新房屋;飞机场村在秋收后,添置了一百五十余件农具;鸦鹊区农民周国琪,过去穿的衣裳露着脊梁,今年已经穿上两套新布衫裤子。喜悦和欢笑的声音,漾溢在每个农家。
在发展生产、沟通城乡关系的方针下,该专区首先建立与健全了国营贸易机构,先后成立了四个专业公司,一个贸易公司,八个供销商店,十七个分店,一个茶叶收购处,四个收购组。另外,中茶公司在鹤峰、恩施两县均设立了收购处。随着展开了山货的收购和日用品的调剂,截至去年十月底,共收购桐油一百万斤,棓子三十万斤,漆十八万斤,麻十七万斤,厚朴(药材)三十万斤,茶叶一百三十多万斤,及其他山货很多。与此同时,并又推销食盐一百二十万斤,土布八万匹,洋纱一百台,细布八千匹,粮食八百万斤。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土产品的销路,供给了农民生活必需品,并且缩小了工业产品与农业产品的剪刀差额。以恩施城关区为例:一年中间,工业品仅上涨了百分之五十,农产品却提高到百分之二百四十。山货有了销路,农民生产劲头大大提高,因而都在重整园林。如巴东县信陵乡农民,去年栽桐树一万多棵。鹤峰一万多亩茶园,加工施肥的有十分之七,锄一道草修剪一次的有十分之四,每棵茶树平均可产一斤半茶,产量比往年增加一倍。
伴随着城乡贸易的恢复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恩施专区的工商业也逐渐有了生机,市场也繁荣起来了。申请复业的,恩施城关区有一百三十多家,鹤峰县城有二十三家;利川县新开设商店达二十多家。宣恩县金龙坝也开辟了乡场;来凤由五天一次场期改为三天一次场期;建始过去流行有“清歇六月生产冷落”的谚语,去年却不同了,家家商店门口都经常有买东西的人。同时,分散经营的资本,逐渐走向集中,并且已经开始面对农村。恩施县城的群益花纱布店,就是由六家绸布店组成的。在人民政府贷款扶助下,小型工业也逐步恢复,来凤、宣恩的造伞业,已经得到新的发展;恩施新创办的造纸厂已经开了工;建始的硫磺矿,现已恢复生产。
恩施专区各县的荒凉面貌,一年以来,已经改变成为生气蓬勃的繁荣景象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