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从建设济宁矿井看设计改革必要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08
第2版()
专栏:

从建设济宁矿井看设计改革必要性
  本报记者 刘燮阳
最近,中国煤炭开发公司在山东济宁市西南两公里的地方,建设一座“济宁二号”新矿井,为此先后搞了两个设计方案。由于设计指导思想不同、方法不同,经济效果大不一样。
第一个方案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生产能力定为二百四十万吨,开四个井筒,十个采煤工作面,二十五个掘进头,巷道总工程量为五万九千八百多米,矿井总人数六千多人,效率为每工一点八吨,工期六年半。
第二个方案是请国外一家公司设计的。对第一方案作了很大的修改。设计能力由二百四十万吨提高到三百三十万吨,井筒减少一半,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头减少一半还多,巷道工程少做二万六千多米,仅此一项就可节省投资几千万元,矿井人数由六千多人,压缩到一千三百多人,而工效提高到八吨,少建职工和家属宿舍十万平方米,工期缩短一年半,而且在建设期间可以先出煤一百八十万吨,提前回收投资四千五百多万元。
显而易见,后者多快好省,前者少慢差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设计工作墨守成规,知识老化,不敢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在大型矿井设计中,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现代化的综合机械化采煤,而我们多数矿井仍然采用一般机械化采煤,甚至采用落后的打眼放炮采煤,因而,设计的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头多,用人多,效率低。国外打井筒,封闭严密,一般一座大型矿井,采取一井多用,只开两个井筒。而我们由于技术原因,井筒封闭不严,只好多开,比人家的工程量和投资要增加一倍。在开凿巷道上,国外巷道一般都尽量打在煤层内,容易开挖,既省工又省时,还能边挖巷道边出煤。而我们不敢开在煤层内,只好开在岩石里,费工费时,只能出渣,不能出煤,加大了工程成本,延长了工期。
设计是整个工程的灵魂,是基本建设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对加快工程建设、节约投资、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打仗一样,只要作战方案搞对头了,指挥战斗有了可靠的依据,就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否则,就会造成重大的失误,后果难以收拾。
建国以来,我国设计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设计出不少投资省、质量高、速度快的工程。就拿煤矿来说,不但能自行设计三百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的矿井,而且能穿流沙、过岩石,开凿地质极其复杂的井筒。但是,应当看到,我们的设计工作仍然很落后,无论是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装备上和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比,都还存在着不少差距。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实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一些设计人员耳目闭塞、视野狭窄,习惯于按老框框办事,不敢大胆创新,与八十年代的现代化工程很不适应。
当今世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一些技术在昨天看来是比较先进的,但是在今天看来却已显得落后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如果还是抱着老黄历、老框框办事,就会越来越落后。人们常说设计工作是笔下一条线,投资千千万,设计工作者应当看到自己振兴中华的神圣职责,要密切注意研究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和对策,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为国家设计出最经济最合理的方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