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把着眼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南京工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08
第5版()
专栏:

  把着眼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
  ——南京工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
本报记者 朱维群
南京工学院是江苏省高教改革的试点单位,近几年来积极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到1990年,该校将发展为在校学生达万人规模的大学。院党委书记刘忠德说:“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一个特征是,知识更新周期愈来愈短。高等学校如果还停留在传统的、以灌输现成的知识为主的教育方法,是无法适应这个新的发展趋势的。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应当适应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把着眼点转移到培养他们自己钻研、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南京工学院各系普遍加强了学生独立研究所必备的各种基本能力的训练。普及计算机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前几年,学生上机实践的机会少,到毕业还不能运用计算机独立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现在各系学生都有了上机课时,部分专业的学生总上机时间达二十至四十小时,计算机系已达二百四十小时,有八个专业开设了微电脑应用课。为了使学生具备吸取动态知识的能力,去年在全校七九级学生中开设了“文献检索”选修课,学习查找科研前专题文献资料,利用人类已有成就研制新成果编制文献。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新鲜实用,不少人已有效地把有关知识运用于毕业设计实践。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我国科技事业的实践,都提出了拓宽专业口径和更新教学内容的要求。一些主要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试图用增加学时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矛盾,结果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因此,无线电工程系把改革重点放在减少课堂教学时数、控制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上。他们把四年制必修课总学时从二千七百小时左右减到二千二百小时,周学时限制在十八小时左右。增设不同方向的选修课,选修课总学时保持在三百小时左右,使每个学生可以选五至六门。在内容方面,把同实践联系较紧的部分移置到实验课,一些过于艰深的内容或删繁就简,或全部删去,移到选修课和不计学时的加选课,使基础、水平和能力各异的学生有了较多的自主权。学时的减少,也“逼”着教师遵照“自学、精讲、多练”的原则进行教学,重点讲解难点,分析典型,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不同学科日益相互交叉渗透,边缘科学蓬勃兴起,需要科技工作者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解决的。南工党委看清了这个趋势,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课外活动日趋丰富多采。 1982年学生们在原有一批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大学生科协,提出一个鲜明的宗旨: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现代大学生应有的五大能力,即科研创造,信息搜集,组织管理,社会活动和语言文字能力。科协由学生自己择优招考会员,组织校内外活动,现在已发展到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和文化艺术的十八个分会,拥有五百多名会员,周末可以吸引二千多名同学参加各种活动。三年来,他们举办了各种讲座、报告四百五十次,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第二课堂”的活动也促使学生和社会实践加强联系,使科技工作面向生产实际。如建筑系为玄武湖公园的局部规划和园林建筑提供了近三百个方案,有一批已被采纳,双方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数学力学系十一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南京市集装箱运输可行性论证的四项设计,每年可为国家增收三十多万元。一位毕业一年多就独立完成一项微机控制科研项目的学生给母校写信说:“‘第二课堂’对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取得的成绩,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