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清“左”·放权·搞活——论当前城市的商业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09
第1版()
专栏:

  清“左”·放权·搞活
  ——论当前城市的商业改革
本报评论员
城市商业改革,为亿万人所注目。工商两业是城市的“两翼”,“两翼”展翅,城市经济就飞起来了。
搞好商业改革,首要的一条是什么?河南省商业部门的同志说:“商业改革应当本着清‘左’、放权、搞活的原则来进行。清‘左’是前提,放权是核心,目的是搞活。”这是颇有见地的。
“左”的影响根深蒂固,至今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障碍商品流通,很有必要清理。
“一统二包”。国营商业对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紧俏的要统要包,不紧俏的也想统想包。过去,商业部所管的计划商品多达一百八十八种,后来减为六十种。管理办法是:掌握货源,独家经营,层层分配。这类办法,在物资、商品紧缺的时候,有的难以避免,有的势在必行;在商品生产发展的今天,远远不适应了,事实证明越统越死,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条,一定要改革。
“升级过渡”。长期以来,有不少同志总认为国营比集体强,集体比个体强,因而习惯于“升级过渡”,把个体升为集体,集体升为国营。实质上是拆网并点,改“小灶”为“大锅”,搞得人民生活不便,也限制了生产的发展。不久前,抚顺市还发生了一起把集体商店“收归”国营的事,理由是“该店地点好,规模大,不应当归集体所有”。这种有害的“升级过渡”观点和做法,也必须破。
“不务正业”。有些人对工业自销、农民办店、长途贩运、个体经营一贯反感,指责为“不务正业”。这依然是统购包销思想在作怪。其实,多方办流通有什么不好?多方经营可以形成竞争,给那些“官商”带来压力,可以迫使他们改善经营管理。搞封锁,搞垄断,经济就活跃不起来。唯有竞争出活力。这一条,要得到确认。
“安排市场”。国营商业是主体,安排市场,责无旁贷。然而,有人理解的“安排市场”,还仅仅是统购派购,分配销售。现在,卖方市场开始转为买方市场,主要的问题不仅是“安排市场”,而且要“开拓市场”。只有指导消费,鼓励消费,刺激消费,努力开拓市场,才能促进经济更加繁荣。拘泥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国营商业的购销比重,以此衡量主导作用的大小,这是思想僵化的反映。
国营商业的主导作用,应当从全面执行政策,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体现出来。那种以“老大”自居的“官商”作风,根除了才有生机。
看来,国营商业要从经营思想、管理体制和服务质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突破,进一步清除“左”的影响,是当务之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