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重庆第一建筑公司改革为何遭非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09
第2版()
专栏:

重庆第一建筑公司改革为何遭非难?
  孙维
重庆市第一建筑公司去年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改革,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赵紫阳总理今年3月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没过多久,一份以重庆市财政局名义上报市委的《省财政厅和省建设银行工作组对重庆第一建筑公司经济体制改革的调查和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却横加指责,全盘否定。
这个《意见》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年4月初,四川省财政厅和省建行来了几个人,会同市财政局和市建行有关人员,背着一建公司和市建工局进行“调查”,匆忙中搞了这个《意见》。
《意见》中说,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回到了只顾产值不重效益的老路”。实际上,这个公司制订的百元产值工资含量,是与成本、质量、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效益指标紧密挂钩的,正确处理了产值与效益的关系。实行这项改革的1983年与1982年相比,该公司不仅产值增长了19.2%,而且全优工程率增长22.6%,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2.2%,成本下降7.1%,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减少8.3%。
《意见》中说,一建公司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实际上是只保职工个人利益,而不保国家收入的办法”。恰恰相反,这个公司的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实质是把职工工资纳入了全额浮动之中,对职工个人分配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职工创不出相应的产值和利润,基本工资就要相应减少。可见,这种办法是有利于打破吃“大锅饭”的分配体制的。去年该公司上交国家部分比1982年增长了164%,而职工年平均奖金比1982年只增长了1.5%;百元工资实现利润比1982年增六元六角,而百元产值开支工资却比1982年下降三元七角。
《意见》中还说,一建公司1983年产值增长了,而利润却“下降了1.31%”,并由此断言:“问题就出在产值工资总额含量包干上。”事实上,这个公司去年的利润无论与哪个核算口径对比,都是大幅度增长的。如按决算利润对比,1983年比1982年增长了15.2%;按同口径利润对比,1983年比1982年增长了20.5%。说“利润下降了1.31%”不符事实。
难道财政局和市建行的同志不会算帐吗?不是。关键在于他们要以“利润下降”为由来否定一建公司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做法。市财政局和市建行不仅去年反对一建公司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做法,在今年3月赵紫阳总理肯定了这一改革后,他们仍然固执己见。市建行就有人在一次会上责怪市建工局:“你们这样搞,把我们的权都夺了!”今年5月,当重庆市建工局受市委委托组织专家对一建公司的改革再次调查,用事实否定了那份《意见》以后,市财政局和市建行还振振有词。市财政局负责人非难说,就算一建公司的改革是“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之比,毕竟九不是全部”,“客观上有刺,为什么不允许挑?”
为什么某些部门总是把改革视为“眼中钉”?看来,“左”的思想还大有市场,甚至在某些部门还根深蒂固。如果不彻底清除,改革就难以成功;即使成功了,也有夭折的危险。人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