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优势的联合——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研究中心改革纪实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09
第3版()
专栏:

优势的联合
  ——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研究中心改革纪实之二
本报通讯员 黄胜利 孟福谦 本报记者 陈祖甲
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研究中心刚成立,就接受了考验。铁道部给了任务,要用我国自己研制、生产的减速顶,对广州北站编组场进行技术改造,同英国道蒂公司的产品作个比较。这是同国际上有权威性的生产厂家的竞争,关系到国家的声誉,也关系到哈中心的命运。
作为科研单位,哈中心在研制减速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如果自己生产减速顶,却是弃长就短。这就得找一个在生产工艺方面具有优势的工厂。他们找到了东安机械厂。这家工厂原本是生产军工产品的,机加工工艺水平高,有一套严格的检验制度,在生产上具有优势。当时,东安厂的任务吃不饱,许多设备和人员闲着,厂领导也为企业长期亏损而发愁。能不能同东安厂建立以科研为主的科研—生产联合体?有人说,这是胳膊肘往外拐,干不得。哈中心的同志却认为,谁有优势就同谁联合,只要有利于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可以打破部门的界限。优势的联合就这样一拍即合了。
就象青年人谈恋爱,哈中心同东安厂的“爱情”也经历了相互了解、逐步加深感情的过程。东安厂的杨厂长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一段“罗曼史”。过去,东安厂也同一些科研单位合作过,人家把他们当作试验基地,一出产品,挟着论文走了,给东安厂留下的却是生产技术和产品销售方面的难题。这也是过去一些企业缺乏采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的动力的一个原因。所以,这次同哈中心联合,东安厂心有余悸,开始只拿出一个车间的部分力量生产减速顶。
哈中心觉得,同生产单位的联合应当是新型的,应当以科研为龙头,生产服从科研,科研带动生产,双方都有利可图。他们同东安厂签订了合同,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由东安厂负责,哈中心负责产品设计、预测和开发市场,包销产品,为用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他们从产品销售额中提取15%,作为技术收益,其余收入全归东安厂。
“这不是当二道贩子吗?”一些受老框框束缚的人对哈中心从产品销售额中提成产生异议。这也难怪,在我国,历来只把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打入工厂产品成本,而不计知识、脑力劳动赋予产品的价值。哈中心为研制减速顶,开发产品市场,搞技术服务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为什么不能计价呢?这不正是哈中心从事科研经营的独特之处吗?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哈中心和东安厂的新型联合,三个月即见成效。在广州铁路局、铁道科学院运输所的帮助下,广州北站装上东安厂生产的减速顶,质量接近英国道蒂公司产品的水平。起初,英国公司的代表看到我国的减速顶还不以为然,“你们有,我们也不怕,你们的工艺肯定不如我们。”甚至还怀疑我们用了他们的专利。可是,当拆开我国生产的减速顶,把零件一一摆出来以后,道蒂公司代表只好承认:“你们减速顶发展到这种程度,我们真没想到。”
优势的联合使双方都得到效益,哈中心同东安厂的感情建立起来了。东安厂把生产力量集中起来,建立了五条生产线,专业生产减速顶。四年来,产量由年产一千台上升到一万五千台,仅减速顶一项的产值就占东安厂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左右。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质量,达到了相当于英国减速顶研究十多年才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哈中心的技术人员再也不为产品设计后的加工而伤脑筋了。他们能够集中精力从事科研和产品设计,缩短了科研周期,产品迅速更新换代,真正做到探索一代,试制一代,推广一代。从1980年到现在,他们先后研制了203型、204型、301型、302型、401型五种减速顶和101型、102型加速顶。
最近,哈中心迈出体制改革新步伐,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课题承包制,东安厂也要求与哈中心同步改革。两个单位联合成立了改革小组,由哈中心主任仲崇本牵头。东安厂抽出三百多人的力量建立减速顶制造分厂,实行厂长负责制,主要负责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按照哈中心的建议对厂长进行奖惩。由哈中心提供部分设备,共同建立新产品试制工段,哈中心技术人员直接参加试制工作,缩短新产品开发的周期。东安厂进一步健全工厂的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以用户的意见作为产品检验标准,对检验人员进行奖惩。
经过改革,哈中心和减速顶制造分厂虽然仍是两个单位,但是用他们的话来说,两个单位已经拴到一条船上,需要同舟共济,勇往直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