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苦乐不均”又何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13
第3版()
专栏:编余

“苦乐不均”又何妨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孔夫子说过的话,两千多年来,不知被多少人奉为圭臬。其实,它不过是反映了一种小生产的狭隘平均主义思想,即使在封建时代,也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空想。奇怪的是,到了社会主义时代,仍然有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宁可大家一起喝“大锅粥”,也不愿意有些许“苦乐不均”。
平均主义同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毫无共同之处。固守“不患寡而患不均”信条,恰恰不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搞了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要想一起富,结果只能是一起穷。富国富民之道,就是要坚决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允许一部分对社会贡献大的人收入多一些,先富起来。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平衡是绝对的,“苦乐不均”才是正常的。就说同是知识分子吧,也有才能的差异、勤惰的不同,在干工作时本来就“苦乐不均”,为什么讲待遇时偏要“苦乐均等”呢?吉林省给一部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提高待遇,就是让那些干工作特别“苦”的同志在生活上多“乐”一点,以此策励更多的同志都来争做贡献。如此说来,“苦乐不均”又何妨?
·叶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