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对内宾何必“送往迎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15
第1版()
专栏:

对内宾何必“送往迎来”
本报评论员
在改革声中,到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参观学习的人日见其多。由此给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带来的送往迎来的负担,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经过机构改革,先进地区领导班子的成员比过去减少了,其中相当数量是新提起来的,有的第一把手就是新上来的。大家都要集中精力做好工作,继续开创新局面。现在,使他们作难的是,“文山会海”的问题尚未很好解决,又增加了大量的迎送“内宾”的任务。有的地区和单位天天都有接待任务,甚至一天好几起。“来的都是客”,而且往往是上级领导机关的负责干部带队的,接待地区出面的也得是负责干部。新上台的同志尤其不敢怠慢,怕被视为“骄傲”。于是整天忙于应付参观,哪还有时间抓工作?这是不少先进地区、先进单位领导同志不愿向外人道,而内心着实存在的苦恼。
怎样解除他们的苦恼?
首先,还是要按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今年5月的通知办,严格控制到先进地区参观。这是釜底抽薪之举。应该说,这个通知贯彻执行得并不理想。就是有那么一些同志我行我素,跨省参观既没有经过本省批准,也没有征得前往参观地区的同意。这些“不速之客”给接待单位造成很大的被动。
此外,送往迎来的礼仪必须大大简化。在外事活动中,是要讲礼宾规格的。内部交往,甲地的同志到乙地参观,上级机关的同志到下面看看,就不必搞那些繁文缛节了。你有人来参观,由一位了解情况的同志介绍介绍就行了,不必主要领导人迎送、陪同,更无须搞什么宴请之类。现在各方面的工作都在改革,对送往迎来的一套也有必要进行改革。
最后,我们也向接待任务繁重的地区和单位的负责同志,特别是新上来的同志进一言:思想解放一点,不要怕人说“骄傲”。骄傲不骄傲,不在于讲不讲繁文缛节,而在于对自己的工作是否一分为二。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的同志,都是爱护先进典型的。要相信绝大多数人对简化送往迎来是能够谅解的。个别人不谅解怎么办?那也只好由他去,总不能为了博得别人的好印象而置本身业务于不顾,使工作遭受损失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