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坚持植树造林改变缺树少木状况 淮北平原木材自用有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7-17
第1版()
专栏:

坚持植树造林改变缺树少木状况
淮北平原木材自用有余
积蓄量达一千多万立方米,年采伐量达五十万立方米,成为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淮北地区沙暴明显减少
据新华社合肥7月16日电(记者田学祥)一向缺树少木的淮北平原由于坚持植树造林,成了新兴的木材生产基地。
据安徽省林业厅有关人士介绍,现在,整个淮北平原的立木积蓄量已达一千二百六十万立方米,年采伐量达五十万立方米,相当于过去国家每年调拨给这个地区木材总量的六倍多。木材除本地区自用外,每年还向本省的江淮地区和邻省调运五万多立方米,出现了安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北木南调”的新局面。同时,每年还向国外出口六千立方米优质桐木。
淮北平原过去被称为安徽的“北大荒”,土地贫瘠,缺树少木。解放后,党和政府号召淮北人民植树造林,大搞平原绿化。淮北平原绿化造林的特点是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以河渠林带为骨干,以四旁植树为基础,营造防护林体系。
现在,淮北平原上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八万二千多个村庄已基本绿化,80%的村庄营造了环村林,林地面积已达二百多万亩,总长一万四千多公里的大中型河堤,已有60%营造了防护林带,六千二百多公里公路两旁已基本栽上了树木。
植树造林的蓬勃开展,使林业生产成为淮北人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亳县每年采伐木材四万多立方米,1983年林业收入已占全县农业总收入的5.7%,“亳桐”成了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的名牌产品。
据有关方面统计,近几年淮北地区沙暴已明显减少,黄河故道一带的年沙暴发生率已由往年的十四点五次,下降到二三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